长三角医保一体化破冰 沪杭医保卡年底实现互通
    2008-08-28    作者:陈丽娟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年来,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异地居住现象越来越普遍,仅杭州一市,就有近10万参保人常年异地居住,医保异地互通的需求很大。医保如何异地互通,长三角各城市纷纷试点。目前,试点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跨省市的异地报销,比如沪杭和沪湖模式;二是同省范围内的“同城待遇”,如江苏南通模式

沪杭医保互通迈出第一步

  长期被搁置的长三角医保一体化议题,近日终于打破坚冰,由沪杭两地携手迈出第一步。
  记者获悉,日前,上海市医保部门与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已正式签订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常住杭州的上海人今后看病可直接在杭州的上海医保特设窗口结算报销,而不用专程跑回上海报销。而常住上海的杭州人,在上海看病也可享受同样待遇。据上海市医保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龚忆莼介绍,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将正式提供异地结算服务。并且她还透露,目前江苏省有关部门也表达了医保异地合作的意愿。
  与此同时,上海市医保部门还先后与浙江省嘉兴、安吉、湖州等另外3个城市的医保部门签订了相关协议。但据湖州市劳保局办公室主任关兵介绍,目前湖州方面这一政策还是单向进行的,即上海的医保参保人员可持卡在湖州看病,然后凭相关票据报销,但在上海的湖州参保人员还无法实现在上海看病报销。他表示,由于是上海方面委托湖州医保部门代办,实际上还只是相当于将上海医保的服务窗口“外移”。

苏浙尝试“同城待遇”

  目前,我国的医保统筹是以县为单位建立的,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座城市的市县间,对门诊或住院报销比例、药品目录等的规定都不一样,参保人都无法享受“同城待遇”。苏浙近期开始在各自省内进行试点,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同城待遇”。
  从上月中旬起,江苏省南通市区和其所辖6个县市实现了医保异地互通,参保人可在此范围内异地刷卡就医。这是江苏省内医保“同城待遇”试点的第一例。
  另外,杭州的“点对点互通”值得一提。铁路、民航、电力等部、省直属企业有近20万职工在杭州参保,但大部分都在杭州以外居住。以铁路系统为例,4万余名杭州参保职工,分散居住在1000公里的铁路沿线,如何让他们享受医保异地的“同城待遇”,一直是一个大难题。
  对此,杭州医保部门积极寻找对策。截至7月,杭州市已和金华、湖州等地的近20家医院“点对点互通”。以湖州为例,杭州医保局近期和湖州市两家医院签订服务协议,将之纳入杭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管理范围,杭州参保人到这些医院就医时,可凭杭州市民卡直接刷卡就医。

区域利益限制医保一体化

  “其实关于医保,全国都应该这样一体化。”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副董事长卢根鑫对记者表示:“经济一体化,人才流动加快,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商务人士都迫切需要社会的医保一体化。并且医保的跨区域合作,也将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
  随着长三角进入新一轮融合浪潮,区域内人口的流动性、互动性日益增强。然而相比日益健全的交通、信息一体化,与民众切身利益攸关的“医保一体化”,却一直被搁置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长三角经济的融合发展,已经对人员自由流动提出了要求。但现实是:各地医保筹资来源和高低不同,以及管理机构的行政割裂已经成为某种障碍。”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告诉记者,医保一体化的构想不是近期才有,但至今依然基本空白,其中有技术上的原因,更有制度上的原因。目前医保资金筹集来源看主要还是来自各省市,统筹范围局限于县或市,并且各地经济基础、医保政策差异大。正由于医保资金来源不同,水平各异,提供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隶属又受地域限制,决定了各地医保卡内涵实质的差异,不可能像银行卡一样全国通存通兑。
  “区域的利益交锋,是所谓‘沪保浙医’的瓶颈所在。要实现一体化,要求医保资源和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卢根鑫则一针见血,“如果参保人员都可以在外地进行就医并且报销的话,参保地区的定点医院和相关部门就会损失巨大。利益转移到其他地区,当地主管医保的部门和定点医院自然不会愿意。但相信医保一体化会是一个必然趋势。作为区域融合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理应成为医保一体化的先行者。”

  相关稿件
· 国务院审议并通过“长三角发展指导意见” 2008-08-07
· 长三角地区:“电荒”实为“煤荒” 2008-08-06
· 长三角:“电荒”实为“煤荒” 2008-08-06
· 长三角地区加强检验检疫合作 2008-08-01
· 长三角港口货物集箱吞吐量增速下降 200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