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上调 长短期博弈的策略选择
    2008-08-21    作者:陈波翀    来源:证券时报

  国家发改委日前决定,自8月20日起,上调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0.02元/千瓦时,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毫无疑问,此举是为解决“电荒”而来,上网电价提高后,有助于发电企业对冲电煤成本,确保电力供应的积极性,进而消除愈演愈烈的“电荒”现象。

  客观来讲,“电荒”现象由来已久,并非完全受制于发电企业的供给意愿。若说电煤涨价压缩了发电企业的盈利空间,可能会出现电力的供给不足,那么上调上网电价无疑会有效改善供给。但现状并非如此,受国际油价上半年飙升的影响,作为替代能源产品的煤炭价格也一路走高,煤电倒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测算电企要达到盈亏平衡点,要么上调上网电价0.045元/千瓦时,或电煤价格下调50%。在现行煤电价格体系下,电企均属于亏损经营,即便是上调2分钱的电价,也是杯水车薪。
  长期以来,电煤价格均由政府主导,7月初发改委上调电价时,曾明确表示对电煤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并一直持续至年底。由此产生两个问题,其一,政府定价的电煤合同价较市场价偏低,大致在100~200元/吨之间,导致了煤炭企业电煤供应意愿的下降,最终签订的电煤供应合同兑现率并不高。其二,受运力、电煤供应等影响,发电企业普遍等米下锅,产能并未有效释放,直接制约了电力的供应。由此,“电荒”最终反映的是电煤的短缺。
  电煤短缺原因也有二,一方面,我国的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对电煤产生严重的依赖。前七月约2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火力发电贡献了83.74%。另一方面,长期低电价变相鼓励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对电力的超额需求。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火力发电量增长了1.8倍,钢铁产量增长了4.3倍,同期煤炭产量仅增长了1倍。过度膨胀的电力需求大大超越了电煤可能支撑的电力供应,由此爆发大范围的“电荒”也不足为奇。
  仅仅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发改委即再次宣布上调电价,除了应对“电荒”这一共同主题外,背后隐含的政策意图却有所差别。概括来讲,7月初上调销售电价平均0.025元/千瓦时,主要针对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政策的着眼点比价长远,发电企业及电网经营企业均从中受益。但受制于对通胀的担忧,电价不可能一步到位,且对抑制需求的传导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完成,可看作是标本兼治的长期利益选择。受此影响,7月份PPI高达10.0%,进一步操作的政策空间比较有限。
  短期来看,“一保一控”目标能否实现,与电力供应也密切相关。电力不仅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资料,且具有不可储藏的特性,对当期工业生产甚至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经验表明,电力生产与工业增加值高度相关,可基本认定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7月份发电量增速的异常下降,似乎让管理层看到了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隐忧。因此,此时上调上网电价,保电力生产进而保经济增长的意图十分明显。
  单就“电荒”而言,不仅对工业生产不利,也会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发改委再次上调电价应对“电荒”,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来看,电价上调有利于抑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有效削减电力的不合理需求。短期来看,电价上调有利于缓解电力企业的生存压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在PPI高企及CPI持续回落的背景下,选择上调上网电价而非销售电价,无疑是明智之举。

  相关稿件
· 火电企业上网电价提高 销售电价不作调整 2008-08-20
· 遏制高能耗行业 差别电价范围权“落地” 2008-08-11
· [电力产业链调查]电价上调难解电厂亏损困境 2008-07-15
· [电力产业链调查]电价上调难解电厂亏损困境 2008-07-15
· 电价上调利益分配失衡症结在哪 200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