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小企业银行的价值
    2008-08-05    胡菁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有资料显示,由于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3.5岁,68%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都不超过5年。说到经营发展上的瓶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要提到融资,相当多的企业把“贷不到款”列为“第一难”。

    其实,在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下,从规避风险和经营效率的角度讲,大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放贷其实也不无道理。首先,对国有大企业贷款常常是“政策导向”甚至于行政命令,不贷不行;再者,给国有大企业贷款,即使成了不良资产,非但不会遭至相应的责任追究,“输血”或“换血”也相对容易。但要是民营企业的贷款收不回,这一切都会势同霄壤。
    如果有了中小企业银行,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国有大银行的业务主要面对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面对中小企业或私营企业,可以说“门当户对”。如果利率再放开,民间游资可以被吸纳,银企之间互利互惠,就可以说“满盘皆活”了:既为民营企业松绑,又为国有银行减压,不但“收编”了民间资金,而且加强了金融调控力量。更重要的是,由于主体分散,风险分散,即使某家中小企业银行破产,也不会引起金融震荡。
    有调查说,我国民营企业近80%的资金需求来自于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而另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民间借贷总量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6%至7%的水平,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额的4%至5%。显然,一旦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不仅很多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中小企业可以重新焕发生命力,民间资金的生命力也会得到激发。从宏观层面看,既利于国家金融调控,又能有效避免金融风险。

  相关稿件
· 中小企业“转型”:催逼太急要跌跟头 2008-08-05
· 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研 2008-08-04
· 工行上半年新增贷款近七成用于中小企业 2008-08-04
· 江浙中小企业融资实情:贷款满足率不足30% 2008-08-04
· 戴尔推出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中心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