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老宅年久失修 苏州为古建筑找"活路"
    2008-07-02    作者:中新社记者 周建琳    来源:市场报

古建筑“招租”无人应

  苏州首例公有控保建筑——“安徽会馆”于6月18日进行公开拍卖招租,这也是苏州控制保护建筑进入市场化运作后的首个“招租”案例,但结果竟无人应拍。
  拍卖会只有两个商家参与竞拍。拍卖师宣布安徽会馆使用权以每年31万元的底价开始竞拍,结果无人应价,只能宣告流拍,整个过程还不到两分钟。
  位于苏州辛庄上塘河北岸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安徽会馆”是苏州为数不多的徽派控保建筑之一。
  拍租到的人将拥有“安徽会馆”3年的使用权,拍租后的“安徽会馆”可做一般的会所、茶馆和保健场所,但不能从事餐饮娱乐行业。同时,由于会馆刚改建完成,所以拍租后不能随意改建、装修。
  也许是因为这些硬性的规定,将众多商家挡在门外;也许是“安徽会馆”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商家。对于此次“安徽会馆”流拍,苏州相关部门都没有做任何解释。

政策鼓励古民居上市

  “控制保护建筑”是苏州特有的一个概念。1982年,苏州文物部门对全市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将一些尚不能评定为文物却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宅、古桥、古祠堂、古庙宇、古城墙等200余处归属为控制保护建筑。
  目前苏州拥有数量仅次于北京的地面古建筑。但这个让人自豪的事实却让苏州备感沉重。大量老宅都已年久失修;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经费,钱从哪里来?
  为此,这些年,苏州先后出台《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以及《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这些规定逐步明确:允许和鼓励海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实行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

古建筑走市场一路坎坷

  回首苏州古建筑走向市场的道路可谓一路坎坷,先前的拍卖更是屡屡碰壁:2004年,位于苏州老城的古民居“葑湄草堂”曾以5600万元的价格酝酿上市拍卖,但最后却不了了之;2006年,苏州最大的单体民国建筑朱家园别墅在上海流拍,此后,位于常熟的“翁同龢故居小南园”同样没有如期拍卖。
  一位文物专家认为,作为国内最早开发利用古建筑的城市,苏州的古建筑保护依然路途漫漫。但古建筑毕竟不同于古董,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何让古建筑“活”起来?看来是苏州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要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

  相关稿件
· 苏州市区18条航道集体“退役” 2008-06-18
· 中国电信苏州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日前揭牌 2008-06-12
· 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三 2008-05-21
· 快速电梯全国系列路演在苏州拉开帷幕 2008-04-11
· 苏州举行太湖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