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红包”收获民心与掌声
    2008-06-26    作者:周明华    来源:半岛晨报

    4月底,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曾表示,受澳门为市民发红利的做法启发,打算给市民发放补贴,以减轻CPI上涨给市民造成的影响。在6月24日东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刘志庚证实,本次市财政将拿出1.2亿多元向12.2万低收入户籍人员发放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6月25日《南方日报》)

  看多了各地诸如GDP的猛增计划,读累了什么招商引资的宏伟蓝图,而今终于读到了举一地公共财政之力,眼光向下,向低收入者派发红包的新闻,且这笔“临时生活补贴”金额不菲,可谓是政府出手大方,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用说,这样的政府行为定会收获民心和掌声。尽管东莞对低收入公民生活的惊鸿一瞥在全国尚属孤本,但笔者认为,中国实现让人人享有改革开放硕果的软硬环境和制度性条件已基本具备,“藏富于民”的公共精神必将摧毁任何落后意识的重重壁垒。
  我们很容易从一些权威数字中找到财政回馈苍生的理由和基础性条件。国家统计局称,去年全国财政收入高达51300亿元,高占GDP的比重为20.8%。可以说,我国已不是几十年前的那个“经济落后、国穷民穷”的国家了。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的步子迈得坚定有力的地方,地方政府财力甚为充盈。
  于此语境下,政府仅需一次理念触发,一次“华丽转身”,完全可以如东莞这样,将政府的恤民阳光温暖地照射到城市里的每一角落。民谚曰:“世间何是福,无忧则喜”。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源于自己生活的无忧。若自己无房住,无钱购粮,官员纵然把自己的政绩吹上万米高空,把办公楼修得直挂云天,百姓是不买账的。人民把公权托付于公仆,是让公仆倾其所能去为民谋利。实际上,让公民的家里亮堂起来,让他们的餐桌上营养丰富起来,不仅不会降低国家在市场经济领域里的竞争力,反而会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从而改善我国创新产业结构。且这也是一条构建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经之途。
  当然,东莞推出的这一贴民心窝的做法,还需细化措施跟进,比如该不该回馈非东莞户籍人员的较长期务工者的问题,如何防止一些人开着宝马去接红包的现象发生?这需要红包发放的全过程始终行走在一间巨大的玻璃屋中,使权力时刻和处处得到监督;再者,政府还应在改变弱势群体根本命运上下足功夫,而非关怀行动上的应景之举。只有这样才能让走在后面的掉队者尽快赶上来。

  相关稿件
· 东莞政府发红包不一定要学澳门 2008-06-26
· 东莞红包中的惯性歧视 2008-06-26
· 东莞发红包如同行为艺术 2008-06-26
· 东莞发红包要制度化不要昙花一现 2008-06-26
· 东莞派发红包的做法需要鼓励 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