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养人变人养海 大连建起“生态海洋牧场”
    2008-06-23    作者:王金海 梁杰    来源:人民日报

  6月17日,中国科协副主席、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院长张合成等专家一行乘船行进黄海明珠大连獐子岛,考察獐子岛渔业海洋牧场——70余万亩国家一类清洁海域,对獐子岛碧波万顷的“生态海洋牧场”建设高度评价:“我国是海洋大国,生态渔业在中国是大有作为的,大连獐子岛是一个范例。”
  去年10月底,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在黄渤海进行了大规模的虾夷扇贝增养殖海底底播,再一次给海洋以巨大投入。由简单地向海洋索取转变为精心地养海护海,这一当初由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创造的渔业养殖模式,经大连市政府推广扶持,已在全市全面采用,以生态渔业为基础的高效渔业和外向型渔业获得又好又快发展。现在,大连海产品在海内外颇受欢迎,已成为“绿色水产品”的象征,上百个品种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只取不予”  近海资源衰减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海岸线达1900多公里,海洋功能区划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海洋捕捞曾是大连市渔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过去由于粗放式发展,“只取不予”,近海资源逐步衰减。为改变这种局面,地处黄海北部海域的獐子岛渔业集团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探索“海底底播”的养殖新技术,即将优质种苗直接投放到深达三四十米的冷水域海底,不需要投食用药,在2年至5年的时间里自然纯生态生长。经过不懈地科技攻关与探索,他们创造出上层套藻、中层养贝、底层珍品养殖的科学生态养殖方式。獐子岛渔业集团董事长吴厚刚说:“生态是有生命的”。为了保证海产品质量和安全,近几年,獐子岛渔业集团依据产品布局,先后在大连开发区等地建立了4个加工基地和3家公司,承担海参、鲍鱼、扇贝等精深加工生产和海珍品育苗养殖。
  这几年,大连市涌现了一批立足保护海洋生态的养殖加工企业。大连政府部门认真总结獐子岛渔业成功经验,突出发展以生态渔业为基础的外向型渔业和高效渔业,逐步达到渔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国际化。5年来,大连政府累计投资3亿多元,重点建设了集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产技术推广、渔业信息与市场、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五位一体”的渔业发展支撑体系。先后建立起总面积170万亩的148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在130多个水产品加工企业推行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占国内同行业的1/3。

过去海养人  如今人养海

  “过去是海养人,如今人要养海。海洋渔业发展一定不能短视,耕海万顷更要养海万年。”大连长海县组织部长兼獐子岛镇党委书记王会军说。
  大连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海洋渔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宝。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最大的海珍品育苗企业,从2003年起,壹桥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从国内外引进优质的育苗品种亲本,开展杂交育苗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优质的苗种,提供给耕海养海的企业,杂交苗的生长速度比普通苗增加20%以上,效果明显。
  大连市近年来坚持科技养海护海,提高渔业综合发展能力,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目前,大连已有30余家渔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和技术研发基地;开发引进新品种四大类30余个、新技术20余项,有80%的新品种进入规模化养殖。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连通过多元化渠道,投资40多亿元,改建新建了大型水产品集散市场,有20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水产品精深加工。

保护海洋生态  获得丰厚回报

  大连竭力保护海洋生态,坚持耕海更要养海,获得了丰厚回报。大连海洋优质品种养殖面积近30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30多万吨,实现年产值112亿元,水产品国际经贸往来扩展到9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额达12亿美元。如今,大连已成为我国海珍品养殖的主要产区,主要品种包括海参、鲍鱼、扇贝、海胆等,培育了30家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了10个现代化渔业园区,先后有24家企业分别获得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加工业技术创新企业和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称号,大连獐子岛、棒棰岛商标获得我国水产品仅有的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截至去年末,大连市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86.6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渔民人均收入增加5278元。

  相关稿件
· 大连杜绝粮食违规出口 2008-06-16
· 专访夏德仁:大连要做国际软件产业名城 2008-06-12
· 渴望“独一无二” 大连流行手工油画婚纱照 2008-06-11
· [期货•2008-06-02]大连玉米期货冲高回落 2008-06-03
· 大连市内四区二手房将全面实行网上交易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