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至买房置业、小至话费充值,从工资发放到投资理财,刷卡如今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支付渠道囊括了ATM机、互联网甚至数字机顶盒,刷卡人群也涵盖了各色人等。来自中国银联的最新统计显示,刷卡消费占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1%,中国已进入银行卡支付快速发展期。
刷卡消费普及期到来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经累计发行银行卡超过15亿张,2007年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金额达到3.22万亿元,交易笔数39.8亿笔,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8%和40%。数据表明,中国已进入银行卡支付消费普及期。
中国第一张银行卡诞生于1985年,但随后的十多年里,全国银行卡年交易额一直在100多亿元徘徊。2002年中国银联的成立打破了这一僵局。通过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中国银联实现了不同银行间的互联互通,对推动银行卡跨行、跨地区、跨境通用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许罗德分析,中国银行卡市场“井喷”式发展得益于“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截至2008年5月底,我国境内银行卡受理商户已达88万户、联网POS机138万台、联网ATM机14万台,分别是银联成立前的2001年的5.9倍、6.3倍和3.7倍。这表明中国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已经形成。
银行卡的普及使各种形式的支付创新应运而生,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百姓生活。水电煤气缴费、商旅预定、信用卡跨行还款,甚至是慈善捐款、电视购物、购买基金等,都能通过银行卡轻松实现。而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支付等创新支付业务,更是中国百姓支付进入“卡时代”的最新表征。
银行卡全国联网呼之欲出
“让全社会共享联网通用带来的便利是银联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许罗德表示,“要让银行卡受理网络像电网、通讯网那样,在广大的二三级地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乡镇实现普及。”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目前银行卡的使用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广大的二三线地市、中西部地区甚至县乡镇还没能覆盖,现金支付仍占很大比重,很多人没有享受到联网通用的便利。
许罗德说,中国银联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速将银联网络向二三线地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县乡镇延伸。
按照既定的目标,到2008年底全国二级地市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10%,进一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同时,与银行卡网络相配套的专业化服务和受理终端将基本覆盖全国的二级地市和经济百强县,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的蓝图已经跃然纸上。
银行卡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银行卡产业与中国经济共成长。许罗德介绍,“国际测算表明,银行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带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
分散的受理终端通过银联网络连接到一起,点燃了人们使用银行卡的热情。2007年,全国刷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1%,远高于5年前2.7%的水平,预计这一比例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到25%。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银行卡使用状况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一些大型商场,银行卡消费已占到消费总额的70%以上。
银行卡消费使得资金活动有迹可循,有利于扩大税基,降低征税成本,同时在政府预算管理、反洗钱、反腐败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银行卡产业。”许罗德说,“我国银行卡产业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银联将致力于创造范围更广、领域更多、渠道更丰富的银行卡受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银行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