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山东临沂市兰山区西苑社区的魏启芳老人家里安装了一台呼叫器。5月27日一大早,老人起床后感觉身体不适,按下呼叫器的红色按钮不到10分钟,医疗救护人员就赶到了她家。“以前一人在家老是担惊受怕,现在安了呼叫器就放心多了。”老人说。 “呼叫器”是临沂“援通社区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一部分。像魏启芳老人一样,临沂城区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家中都安装了这种系统,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键,就会立刻联系到其子女、邻居、物业及服务中心。这正是眼下临沂市全力推进创建文明城市给百姓带来的诸多实惠之一。
造福百姓,细微之处见文明
从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做起,从影响群众幸福的细节改起。大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临沂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立足点。 家住沂河社区的刘大妈,每天一个重要任务是推着轮椅上的老伴外出逛逛,然后到超市买菜。说起临沂创建文明城市,老人笑逐颜开:“现在很多超市和广场都建起了坡道,每天我都推着老伴一起逛,他高兴得不得了。” 细微之处见文明。临沂市加快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进程,在城市市区、郊区新建和扩建道路的人行道上设了坡道路面;先后在城区铺设盲道22公里,市区所有道路盲道设置率达到100%。 通过文明教育,如今的临沂,占盲道的少了,给残疾人和老年人引路、让座的多了……据琅琊新闻网最近的一次网上调查:“生活在临沂,你觉得幸福吗?”96.8%的网民选择了“比较幸福”。
优化社区,小街旧巷换新颜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文明创建的主阵地,也是关乎民生的直接载体。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为提升社区文明水平,临沂市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文明城市创建“合三为一”,共同推进。 “背街小巷”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针对影响城市文明水平的几大类问题,临沂全面动员起了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设立了环境整治组、社区督导组、问卷调查组、农村创建组等职能组别,加大了督导创建的力度。 家住八腊庙街中段的市民顾玉华,门前的小路以前坑洼不平,雨天积水严重,多年一直无人问津。现在,路变平了,铺草坪了,小区还建了消防设施。他由衷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心情舒畅,干什么也有劲头。”目前,市区范围内的背街小巷得到全面治理,拆墙透绿、管线下地、新建绿地,使小街巷旧貌换新颜。 记者在临沂看到,大规模的道路提升改造、整治占道经营、美化绿化亮化等集中行动正在进行,一批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开始动工。同时还对城区31条道路的步行道树进行补植,共栽植2000余棵绿化树木,新建改建绿地282.4万平方米。
文明城市,文化繁荣筑底气
文化消费与群众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精心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成为临沂文明城市创建的突出特点。临沂开建了图书馆、文化大厦、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区还先后建成10多个文化广场,沿滨河大道建成了“百里文化长廊”,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近期,临沂市还推出了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王祥卧鱼》等精品舞台剧作,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今年以来,全市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3771个,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7000多个,建成“农家小康书屋”937个,配置图书13万个品种、210多万册,电子音像制品13万张,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临沂市居民刘长昕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文明城市创建,解决了咱百姓切身的一些事儿。现在道路变平了,绿地更多了,路灯更亮了,文化氛围更浓了,生活更有滋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