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前门二号“铛铛车”行驶在前门大街上。 | 1924年,北京前门大街上开始有了“铛铛车”,在运营42年后,她带着人们的遗憾退出历史舞台。 42年后的今天,当“铛铛车”
载着第一批乘客伴着悦耳的“铛铛”声驶过前门大街时,我们仿佛穿过了用铁道铺就的时间轨道。 1924年12月17日,有轨电车在一片欢呼声中迅速融入了北京人的生活,她带去了交通方式的变革。而今,重回前门的“铛铛车”拥裹了太多的历史含义和百姓的记忆。记者看到,重回前门的两辆“铛铛车”的车牌上分别写着“前门一号”和“前门二号”,均以老电车颜色和图样为主,并拥有与前门大街建筑群相配的灰色车顶,车窗上边为乳白色,下边为深褐色。车厢内,采用老电车的木板装饰。司机操控台、制动手柄和脚踏“铛铛铃”复原了老式电车的结构形式。 据介绍,前门有轨电车体长12米,宽2.3米,高3.7米,同时可容纳84人,其中坐席33人,站席51人。电车设计时速为5到8公里,在全长840米的轨道行驶单程约10分钟。目前,初步确定五牌楼、鲜鱼口和珠市口3站,在月亮湾处两条轨道分别向东西转弯。而车票采用特别的设计,用编号告诉乘客是第几位乘车人。 此外,为方便游人乘坐,车辆采用低地板设计保证上下车方便,同时设置了残疾人席。车内还安装了移动电视,方便乘客在奥运期间收看赛事。此次,重新“归来”的“铛铛车”还包含了许多高科技。如,地板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泡沫铝地板,降低车内噪音;在动力电源方面,采用可重复充电的超级电容,充电迅速,全车充满仅需3到5分钟,循环充放电次数可达5万次以上。 前门“铛铛”车的归来历程并不平坦。消失了近半个世纪,前门有轨电车可供参考的资料仅是几张老照片,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市崇文区委、区政府以及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厂,克服了设计、建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原汁原味恢复了老电车的风貌,制造出这两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前门有轨电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