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善意一定会有所回报”
    2008-05-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北京奥运圣火结束境外传递自澳门抵达三亚时,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新闻发言人曲莹璞回望境外21站接力的风风雨雨,感触良多。他认为,虽然圣火传递在伦敦、巴黎和长野等地遭到一些抗议分子的干扰,但这次北京奥运火炬“和谐之旅”一路播撒的友谊的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
  “早在圣火回到国内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来总体评价我们这次波澜壮阔的境外传递,”曲莹璞说,“我竭力让自己的思绪沉定下来,冷静地思考我们一路发生的一切。境外的21个城市绝大多数是热烈欢迎圣火的,有些城市的传递被人为地破坏了,但那大多不能代表当地群众对待我们的真实态度。我们满怀善意去拜访他们,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误解,但我确信我们这份真诚的善意迟早会被他们理解,我们的善意将来一定会有所回报。”
  曲莹璞表示,“我们到境外传递火炬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我们播下的是友谊的种子,将来只要有水和阳光,这些种子就会发芽。所以,我们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这次火炬传递取得的一些积极效果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作为一个媒体人,曲莹璞在经历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后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火炬境外传递时,虽然依旧能够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片面报道,但他们一手遮天的时代正在终结。
  在旧金山火炬传递现场,曲莹璞看到一位外国人手拿一本装满西藏图片的相册,向人们介绍西藏的真实情况,高声斥责一些西方媒体对西藏的失实报道。这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的举动让曲莹璞深切地感受到:虽然西方媒体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仍占统治地位,但他们建造的那道“隔离墙”已经开始摇晃。墙壁另一边的外国人正听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西方那些对中国的失实歪曲报道,在过去或许会造成混淆黑白的效果。而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类似的报道却会遭到知情者强烈的挑战,很难像过去那样瞒天过海了。”曲莹璞说。
  曲莹璞认为,北京奥运火炬的境外传递也是一场新旧媒体势力的交锋。这场交锋仍在继续,胜利者将是报道真相的一方。西方媒体一手遮天的时代正在终结,这将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了解中国打开方便之门。

(摘自5月5日《北京日报》)

  相关稿件
· 市民持奥运签注可在港逗留90天 2008-05-07
· 奥运火炬只能燃一次火炬手可免费收藏 2008-05-07
· 游客青睐“奥运场馆游”[图] 2008-05-07
· 奥运城市热烈庆祝倒计时100天 2008-05-07
· 上海:运动围棋“棋迎奥运” 200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