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暴发或提前
卫星监测情况表明
    2008-04-30    叶文添    来源:市场报

  去年5月,一场大规模的市民饮水危机将泛滥已久的太湖蓝藻推到媒体面前,也将无锡推到风口浪尖上。仅仅平息了数月,蓝藻幽灵再次现身。来自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数据显示,4月初太湖西部和南部再次发现蓝藻。“今年太湖可能再次受到蓝藻的大规模袭击。”太湖流域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蓝藻幽灵重现

  “以前蓝藻的出现都是8月初左右,但是去年5月份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蓝藻。今年更早,在4月初太湖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蓝藻,这很令人吃惊。”无锡环保系统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根据太湖治理机构的卫星图像显示,在4月3日,太湖的南部与西部就出现了一定面积的蓝藻,且面积正在迅速扩大。这意味着太湖再一次进入蓝藻爆发期。
  据笔者了解,蓝藻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比较合适,二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三是太湖水域水流缓慢,这些都是蓝藻大面积繁殖的必要条件。近期,原本湿冷的太湖流域气温转暖,导致蓝藻迅速繁殖。
  种种迹象表明,蓝藻将继续搅动今夏的太湖。
  无锡水利部门人士透露,无锡市已于日前召开了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无锡市一位高级领导要求,将全面启动应急机制,进入应急状态。
  据笔者了解,应急措施的主要内容是,加大调水引流,配合望虞河“引江济太”,同时将开启梅梁湖泵站,加快水体流动;将启动强化应急监测,对太湖湖体、饮用水水源及主要入湖河流,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抓紧捞藻除藻的各项准备,努力做到“日生日清”,新购置的打捞船在5月中旬前要全部到位;还将全力做好自来水应急处理准备,在取水口全面安装原水水质在线监测仪,保证出厂水水质。

治污这一年

  “其实无锡这一年在治理上下了很多心思和工夫,但是这个工程太浩大了,牵扯到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所以成效很慢。”无锡市政协副主席孙志亮对笔者说。
  据了解,去年无锡市为了减少太湖的污染曾经关闭了503家化工生产企业,其重点对象就是一些生产能力低下,却又造成重度污染的化工企业。而在今年无锡将继续关停269家化工厂。
  “即便无锡关闭了大批化工厂,但是在无锡之外太湖流域还有2万个小化工企业。这些工厂夜以继日地向太湖排污,这导致无锡的这项工作并没有收到太多效果。”一位环保人士告诉笔者。
  据笔者了解,无锡市在治理蓝藻的手段上,除了关闭大批污染的工厂,从源头上限制污染之外,还从长江大量引水入太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提高太湖的水位,增加水环境的容量,加速太湖水的流动,从而从源头上改变蓝藻的生存环境,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但无锡市政府的努力并没能阻止今年蓝藻的汹汹来势。
  对此,孙志亮对笔者表示,太湖治污并非朝夕之事,而是一场持久战。如今太湖水质处于劣五类,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华仍会大规模发生。“这是一个数年积累形成的生态恶果,即便努力控源治理,污染也将延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之所以推迟,主要是资金不到位。目前太湖治理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银行贷款3方面,哪一方面不到位都不能实施,这样的情况导致污染在加大。”一位知情者说。

蠡湖将成样本

  孙志亮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蠡湖建设办公室主任,从2002年开始他就开始担任这个职务。鲜为人知的是,与太湖相连的蠡湖一直是太湖蓝藻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从地图上看,蠡湖就如同太湖伸进无锡市内的一只脚。长期以来,无锡人一直围绕着蠡湖生活,后来随着无锡乡镇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各种化工厂和制造企业遍布蠡湖,这些企业每天都不停地向蠡湖排放着污水,蠡湖的生态遭受严重的破坏。
  从2002年开始,无锡下决心整治蠡湖生态,无锡政府希望蠡湖的治理经验将来可以用到太湖上。
  据笔者了解,在这个面积仅有9.5 平方公里的蠡湖旁目前驻有中国环境管理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湖泊研究所、水土研究所等四个国家级研究所,有56 位博士研究人员在这里从事研究,他们是孙志亮的智囊团和治理太湖的大脑。
  在孙志亮递给笔者的一份《无锡蠡湖水环境治理综述》中,主要介绍了这几年治理蠡湖所实施的六大工程: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
  尽管资料很详细,但孙志亮显然还是不满足于向笔者罗列生硬的数字,“这是个系统工程,六大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污水截流,这是源头。即使你所有的工作都做了,污水照样排,还是一潭死水。所以在截流时我们光铺设截污干管就有 75公里,支管 67公里。现在,你看不到一滴污水流入蠡湖,因为我们每天要截流污水5.5万吨,全部都进入污水处理厂。”孙志亮说,这些治理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蠡湖的水已经变清了。
  虽然蠡湖的治理已取得了成功,但也有专家表示,由于太湖面积是蠡湖的250倍,其经验和实际操作性仍存在诸多疑问。
  此外,太湖治理所需资金尚未完全到位。根据太湖治污“十一五”规划,需要资金1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大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地方财政只承担一小部分。
  “目前筹集资金不足一半。”环保系统知情人士告诉笔者,这意味着太湖治污仍然艰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