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这样一个既利于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的朝阳产业在一片混战中无法做大做强,与市场机制的落后不无关系。 近几年,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商务部规划,在2015年全国住宅用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将达到20%至30%。但记者日前调查发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相关标准缺失,市场机制落后,无序竞争加剧。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强制实行安全认证,以确保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健康发展。
企业混战 竞争无序
“我家这个太阳能热水器买了不到一年,就不好用了,别说阴雨天了,就是大晴天,水都热的特慢。”北京的李女士告诉《市场报》记者,她当时买太阳能热水器出于经济和方便的考虑,但实际情况是,不仅使用起来没燃气和电热水器方便,而且动不动就要修。这样算来,钱也没少花。 李女士遇到的状况与整个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记者了解到,全国目前有3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其中95%以上没有产品质量认证。一些投机企业为谋求当前利益,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售后服务更像一张“空头支票”,造成消费者买的太阳能热水器既不好用又找不到服务厂家。调查表明,无序竞争导致太阳能热水器几乎成了低档货的代名词,客户总体满意率只有33%至54%。 与成熟家电行业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还没有出现绝对成熟的品牌,3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中,真正称得上有些规模的品牌不足10
家,且前几名的市场占有率都很低。整个行业的营销思想、市场管理模式、服务体系建设等都不成熟,行业竞争还处于低水平层次。因此,有业内人士称,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亟需强势企业出头带领行业的变革。
国标缺失 监管不力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已颁布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17个,行业标准3个。但标准覆盖面很小,尤其是产业的中上游行业标准严重缺失,这是导致生产企业的剧烈增加和无序竞争的原因之一,也非常不利于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做大做强。 除了标准缺失外,现有的一些标准指标也过低。比如,对热水器的内胆,现有国标只规定了承压能力,对耐腐蚀性则没有规定,这会导致焊缝易腐蚀漏水,水箱整体损坏;对热水器的支架,现有国标只规定了支架的刚度和强度,对其耐腐蚀性却没有规定。诸如此类的标准漏洞亟待修补。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认为,应将产品主机及部件、配件的性能、功能、可靠性、稳定性、使用寿命、安装规范等项目,列入太阳能产品国家标准范围,提高行业标准。同时推行太阳能行业认证制度。对太阳能产品制造企业、工程安装单位的服务、质量、每年度检测设施及质检手段等项目,列入太阳能行业从业资质认证范围,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无序竞争的另一原因。据企业反映,现实情况是“九龙治水水难治”,一方面是管理部门政出多头,另一方面是在市场监管上又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此外,种种因素致使各地行业协会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行业的规范和约束职能不能落实。
市场机制落后 政策扶持不够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文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约有3.5亿个家庭,如果每家每天用太阳能供应100升热水,每年将节省4000亿元电费,相当于3.7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还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市场的
“拉力”还未能真正形成。在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太阳能资源、资金和技术的巨大差异,若统一制定各地区节能指标并鼓励发达地区出让资金和技术向欠发达地区购买节能指标则可实现多赢。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还得不到与其它节能产品、环保产品相当的财税政策支持。比如不久前开展的“家电下乡”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购买热水器产品给予20%左右的补贴。本来是对节能环保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突出贡献的太阳能热水器,却独独没能入选下乡家电品种。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于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完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若干政策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表示,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尽快组建权威的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对产业进行规划和指导,对产业标准体系进行建设,对产业政策及标准规范进行监督,并尽快将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纳入CDM(清洁发展机制)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