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央行在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几个小时之后,随之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至16%,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业界对于政府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看法不一。 部分业内人士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加大,可能会对金融类股的走势造成一定影响。而乐观的分析师则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从某种程度来说,使加息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从经济数据中显露出的通胀危机正慢慢侵蚀着国内股市。
利空出尽效应未现
今年国内第一季度CPI涨8.0%,3月份同比涨8.3%,上述两个数据早在上周已在坊间流传开来。部分投资者早已从敏感的经济运行数据中读出了未来调控政策预期犹存的信息。但是,当传闻与政策都兑现,“利空出尽便是利好”的效应,并没有能在市场显现。 据统计,从2007年3月18日至今,央行总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首个交易日,仅有4次出现下跌,其他几次皆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但昨日上证综指在早盘急升61.35点收复3300点关口后,并没有在外盘一片红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地上攻,而是在午盘时重挫111.40点,创出3180.20点的调整新低,尾市虽略有回升,但最终收市仍下跌68.86点。至此,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和上证50四大指数,均连续第二天创出本轮调整行情以来的收市新低。 国金证券分析师何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公布的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早盘的上涨行情能够看出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对经济滞胀及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的担忧,令逢高抛压随即涌现。 从盘面来看,电力、金属、煤炭、地产、航空等周期性行业率先跳水,从而拖累大盘节节败退。
通胀压力困扰市场
“CPI虽然符合市场预期,但是通胀压力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方面已经显现。”天相投顾分析师吴峰告诉记者。 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9%(3月份上涨8.0%),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3月份上涨11.0%),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来看,PPI上涨8%,已经创下历史新高。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上涨速度也已经超出市场的预期。很明显,非食品因素的价格上涨趋势出现。”吴峰说。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对比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1.0%,意味着上市公司成本提高了11%,而销售价格才上涨了8%,其利润正在慢慢地被通胀吞噬,上下游环节的相互传导作用已经在发生,需要警惕上游的涨价压力继续向终端传导。 吴峰预计,有80%的行业利润将被通胀所吞噬。而对于一些价格传导能力差的行业影响将更大。比如在A股市场权重比较大的石化、电力等行业。 从前期“石化双雄”——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公布的年报和季报业绩来看,确实不容乐观。当担忧情绪再度出现在脆弱的A股市场时,结果不言而喻。
加息忧虑未消除
尽管投资者一直在呼吁救市,但是在一些分析师的眼中,除非解决市场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否则政府出台任何措施,包括降低交易成本,都只能“止痛”,而不能根除顽症。 温家宝总理在4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特别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有市场人士表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可能降低了政府出台加息政策的可能。但吴峰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只是收缩资金,是调控政策的数量工具,而对于治理通胀来说,加息的效果更直观。 有机构预测,4月份CPI或仍有创新高的可能。吴峰表示,如果4月份的宏观数据仍然居高不下,加息将成必然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