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2008-04-18    作者:陆志明    来源:东方早报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而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通胀压力犹存,3月份CPI同比上涨8.3%、一季度同比上涨8%。总的来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

  此外,出口增速也出现明显回落,一季度出口3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进口2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CPI总量指标来看,虽然环比下降0.7%,但是同比增幅依然在8%的高位,距离4%~5%的警戒线仍相去甚远;从CPI的结构数据来看,食品类价格一季度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的通胀格局并未得到充分改善,甚至在部分领域,如食品类的大米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涨价因素。这也对以后的通胀压力削减构成了新的威胁。
  从宏观数据的基本面来看,发达国家经济紧缩,甚至步入衰退带来的外部需求紧缩,以及美国为刺激经济而刻意放任的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产业、尤其是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冲击正在逐步显现。在投资持平、内需仍未成为拉动经济主力的现状下,出口下降无疑意味着三驾马车中有一驾折损。无论是现时,还是未来,出口的下降都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与出口增长乏力同步的是进口输入型通胀压力迟迟未能消弭,除了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屡创新高外,最近大米等农产品也加入到了涨价行列。虽然从目前来看国内大米的供求仍维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但是外部价格的提升也推动了内部涨价概率的提高,今年以来国家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10%即是明证。此外,出于对利润的渴求,即便是有目前降低出口退税的政策,大米等基本农产品国内外的巨大价格落差也极可能推动出口的增加,进一步推动国内价格的上涨。
  抑制通胀与促进产业,尤其是出口产业的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决策的两大主要着眼点。抑制通胀与经济增长何者为先,主要取决于相关监管层的政策偏好。从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维持经济增长的高位应略优先于抑制通胀。如果舍弃经济增长,那么产业升级,社会进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将无从谈起。
  从具体的政策制定执行来看,从紧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4月16日央行已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6%。为缓解美元贬值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压力,一季度加速升值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略有放缓。对于刺激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投资、税收与产业政策而言,则可能有所区分,对于容易诱发输入型通胀,且对经济增长边际效用递减的产业仍将限制,而对于节约环保、抑制通胀的先进产业与部分维持社会就业稳定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则适当扶持。这一切的归宿,都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与通胀压力之间的平衡。

  相关稿件
·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非洲经济前景总体向好 2008-03-10
· 经济数据超过预期推高亚太股市 2008-02-15
· 美国经济数据疲软 拖累全球股市走低[图] 2008-01-17
· [汇市•1月2日-4日]经济数据疲软致美元走低 2008-01-07
· [汇市•12.17-21]经济数据维持美元上涨动能 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