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自由贸易协议签署 FTA战略跨入南北合作
    2008-04-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7日上午11点左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新西兰贸易部长菲尔·戈夫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两国政府历时超过三年的谈判,终于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个协定创下了两个第一,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各个领域;另外,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一直参与谈判的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张少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前曾经有分析认为,中国在与新西兰的谈判中取得两个零的突破,意在借此积累经验,为此后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谈判做准备。
  “并不能说中新之间的谈判就是铺垫和积累,因为每个国家的谈判都有其具体的特点和情况,但是毫无疑问,与新西兰的谈判,可以为此后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谈判,提供一些经验。”张少刚说。
  在与新西兰的FTA谈判之后,已经谈了两年左右的澳大利亚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与中国签署FTA协定的发达国家。他们之后,将是中国政府完整的全球FTA网络图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中国首次将FTA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据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的信息,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组织研究有关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战略,其中,将首次对中国建立全球自贸区网络的思路、原则、首选国家、时间表作出探讨。
  因此,中新FTA协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中国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来,签署的第一个FTA协定。

15轮谈判终获突破

  按照中国与新西兰的自贸区协定规定,新方承诺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进口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双方还就服务贸易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并对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人员流动做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新西兰海关的统计,2007年,中国与新西兰货物贸易总额75.5亿新元(合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西兰向中国出口19.6亿新元,同比增长4.3%;从中国进口55.9亿新元,同比增长12.6%。
  尽管对于中国超过两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来说,新西兰的贸易额并不大,但是对新西兰来说,中国是其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因此中新的FTA协定,将成为新西兰继与澳大利亚签署FTA协定之后,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项目。
  从双方的贸易结构来看,新西兰主要向中国出口乳制品、木材、纸制品、羊毛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则向新西兰出口电子产品、机械、纺织品、家具等制成品,经济具有极强互补性,这也是双方政府皆对谈判表现积极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2004年底中新FTA谈判启动以来,双方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互动。中国驻新西兰商务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2004年12月6日,中新FTA第一轮谈判开始;2008年12月12日,双方第15轮谈判在北京结束,历经3年,终于完成了谈判。
  当时中新双方就达成共识,协定将在4月双方领导人会晤期间正式签署。今年1月底,商务部工作组曾专程赴新西兰,完成了对最终文本的核对、确认工作。2月,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宣布,在她4月赴华期间,将签署中新FTA协定。
  4月6日,克拉克率150人的庞大代表团抵京,次日上午,她和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共同见证了中新之间这一重要协定的签署。按照此前中新双方的可行性研究,自贸协定会在今后20年中,每年为新西兰增加2至4亿新元的收入。

南北合作优于南南合作

  虽然中新自贸协定对新西兰的经济意义大于对中国的意义,但在中国不长的FTA谈判历史上,这仍然是重要的一笔——中国取得了对发达国家FTA谈判的突破。
  中国从2004年才开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几年内进展快速,此前已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的CEPA、中国-东盟、中国-智利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协定,但是一直令政府和学界抱憾的一点是:中国与大型发达经济体的FTA谈判,长期难以推进。
  “对于中国来说,与其他国家开展自贸区谈判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好处,就是可以绕开WTO规定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比如澳大利亚、挪威等多个国家,都是在与中国展开FTA可行性研究前后,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样他们就不能对中国产品采取纺织品特保等一系列措施了”,商务部政研室世界经济处处长陈霖表示。
  而东北财经大学孙玉红博士则表示,根据她的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南北合作”型自贸协定,其实对中国经济的好处明显大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南南合作”型。“无论在吸引外资、技术外溢、产业集聚还是比较优势上,FTA协定都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下,它从美国得到了明显的好处”。
  孙玉红还表示,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区域合作,经济较不发达的一方,受益也将比经济发达的一方要多。
  “相对小的经济体从与中国的FTA协定中受益更多,因此他们与中国展开FTA谈判的积极性也较高”,陈霖说。
  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停止与更发达国家建立FTA的尝试,2004年,中国与新西兰开始FTA谈判;2005年,与澳大利亚展开了FTA谈判;此后,冰岛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谈判的欧洲发达国家。但是,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的相关谈判,一直还是空白。
  尽管学界一直呼吁,从中日韩三国的地缘位置和经济互补性考虑,三国应该建立东亚自贸区,但是日本对此一直不是非常积极,目前中国仅和韩国展开了FTA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欧美日这样的经济体来说,从现有的中国在WTO承诺得到的好处,可能会高于FTA得到的好处”,陈霖说:“同时,中国在WTO的承诺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他们现在和中国进行经贸谈判非常有力的武器和筹码,他们自己可能还不愿意放弃这一武器”。

构建全球网络

  尽管对于和中国的FTA协定反应冷淡,但是从全世界来看,欧美日却是对FTA态度最为积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9月,美国、欧盟、日本已经分别与43、45和29个国家商谈自贸区。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WTO多哈回合迟迟得不到推进之时,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将自贸区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并且拟定了详细的计划。美国在2006年贸易政策议程中,将发展自由贸易区列为重点工作,一边继续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一边在2007年完成了与韩国的协定,按照美国政府的时间表,2008年美国将与东盟建立自贸区,2013年将与中东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建立自贸区。
  日本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与美国、欧盟保持联系的同时,立足于亚太,提出了“ASEAN+6”(东盟+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计划。
  2006年,中国商务部开始提出将自由贸易区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构想,并陆续展开相关研究,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曾经提出,中国选择谈判对象的标准在于:战略意义突出、经济互补性强、市场规模大或者资源丰富、推动和谐发展效果显著。
  以中国的谈判对象为例,东盟以市场规模大和战略意义突出胜出,中国-东盟的FTA,不但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构局意义重大,并且还形成了18.5亿消费者的大市场。而与澳大利亚、海合会、智利的谈判,则有利于中国建立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
  易小准曾透露,商务部的构想是,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依托,加快建立周边的自贸区平台,同时选择一些重点国家,向拉美、非洲、欧洲扩散,逐步形成中国的全球自贸区网络。
  “现在与中国谈判的新加坡等国,本身和其他国家签订了很多FTA协定,因此中国也可以将其作为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跳板”,孙玉红说:“但是,这种轮轴国将在这样的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因此,中国应该争取成为地区FTA协定的轮轴国,争取以中国为中心形成自贸区网络。目前在东亚地区,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
  陈霖说,中国与新西兰签署协定后,在发达国家层面形成突破,可以为中国此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谈判添加筹码。

小知识

FTA

   FTA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英文简称,它是独立关税主体之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在WTO文件中,FTA与优惠贸易协定(PTA)、关税同盟协定(CUA)一道,都纳入RT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的范围。就现实而论,因为很多FTA在协议内容上达成的可能也并不是完全自由贸易,因此FTA、RTA在概念上有混用倾向。有时FTA、RTA也指基于一定贸易协定的自由贸易区或准自由贸易区。

  相关稿件
· 中国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08-04-08
· [背景资料]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 2008-04-07
· 新西兰奶牛领跑对华贸易 2008-04-07
· 新西兰澄清媒体对中国产服装不实报道 2007-10-18
·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宣布中国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200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