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是取消还是规范?
    2008-04-02    许黎珊    来源:市场报

  “专家门诊存在诸多弊端,建议尽快取消各级医院专家门诊。”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辽宁冯世良委员提交的提案《建议尽快取消各级医院专家门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这份提案把一直备受患者追捧的专家门诊推到了风口浪尖。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门诊到底该不该取消的辩论就此开始。

病症 “专家市场”三大不和谐音

  我国的专家门诊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因医学专业人才稀缺,各级医院陆续把专家单列出来开辟专家门诊。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使患者受益匪浅的专家门诊制度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

【不和谐声音一】 门诊安排不便患者

  “我就是冲这个专家才来的,那些年轻的医生我还真不敢相信。可是没想到要等到下星期,唉!真是的!”日前,在北京一家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刚交完费的李大妈告诉《市场报》记者,她孙子一直饮食不好,都上小学了,只有40斤,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查出原因,所以就到这里来了。
  “可你看看,早晨医生看完了就给开了检查单,要到下午才能拿结果,可专家只有半天门诊,只能到下周才能继续看病了!”李大妈拿着一摞检查报告单不知如何是好。
  《市场报》记者了解到,此类现象并不少见,大多数综合性医院的专家门诊都是半天门诊,尤其是那些较有名气的专家,更是每周只看半天病。
  某三甲医院医务处的工作人员告诉《市场报》记者,虽然医院专家只看半天门诊,患者会感觉很不方便,但是现在很多名气较大的专家,往往身兼数职,病房、科研、教学都需要照顾,连半天门诊都很难保证,要排全天班难度会更大。

【不和谐声音二】 专家爽约频频出现

  近年来,很多大医院都对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开设了预约制度,初衷是为了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市场报》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预约制度深受患者们的欢迎,有些知名老专家号已经预约到2年以后了。但是随着预约门诊的普及,专家“爽约”现象也开始频频出现。
  上海的刘女士因多年肾病,慕名求诊于某知名肾病专家。其亲戚为她提前一个月挂了300元的特需门诊。可当刘女士按照预约时间来到医院时,才被告知,专家已经出国了,要下个月才能回来。
  预约看病一波三折的,并不罕见:有的门诊时间由上午改到了下午;有的由今天改为了明天;有的则像刘女士一样,只能等下个月再来。据有关数据统计,大城市医院外地病人超过六成,在预约门诊中,该比例可达七八成。
  但是,对异地求医的患者来说,预约专家不守时,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检查报告“迟到”、确诊病情延后、开展治疗偏晚,还平添不必要的费用支出。由此产生了“预约过早可能失效、预约过晚排不上号”的怪现象。

【不和谐声音三】 专家门诊名不符实

  按理,有疑难疾病才找专家门诊,其实却不然,目前由于医院没有合理的分流,任由病人自己选择。有些经济条件稍好的人,有点小病就挂专家门诊的号。据冯世良委员统计,在专家门诊就诊的病人中,许多是患伤风感冒的,甚至有人得了脚气也挂专家号,真正需要专家诊治的只占1/3。专家门诊在实际运行中被演化为 “富贵门诊”,造成了医疗资源极大的浪费。
  专家门诊病人的盲目流入,使就医时间明显缩短。试想,几分钟打发一个病人,专家即使水平再高能完全掌握病情吗?所以,很多去过专家门诊的病人,出来第一句话就说:“还不如普诊大夫看得细呢!” 另外,医院的专家大多数是中老年人,长期超负荷工作,应付大量的一般性工作,也不利于专家本人的身体健康。

副作用 号贩子——专家门诊的“疑难杂症”

  出于对专家的信任,到专家门诊求诊的人趋之若鹜,随之产生了号贩子一族。冯世良委员说,号贩子们聚集在有些医院周围,千方百计搞到名医的挂号牌,然后高价炒卖,一个名医的挂号牌甚至被炒卖到1200元。
  一位全国知名综合性医院的院长告诉《市场报》记者,医院日均七八千人次的门诊量,医院想法设法挖掘门诊潜力,仍然无法满足全部患者的需求。面对如此之大的需求量,普通号都非常抢手,专家号更是少得“可怜”,比如他们医院的神经内科每天就40个专家号。可来这里的患者多为各种疑难病例,都是冲着专家来的,有的时候一天从全国各地来找一个专家的就有几百人。如何才能从这几百个人中抢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家号,是每个患者心中的头等问题。号贩子正是看中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和患者急切的心情,打起了挂专家号的歪主意,大赚黑心钱。所以医院专家号供求的巨大悬殊成为了号贩子长期存在的温床。
  虽然,近几年,各部委联合医院一直在对号贩子进行严厉的打击,可仍是屡禁不止,反而变成了医院的“疑难杂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轩认为,导致号贩子猖獗的根本原因,便是医患之间供求矛盾的突出。号贩子之所以有利可图,根源在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最优秀的专家、最先进的器械、最充足的医药,几乎只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的城市医院中,这自然就为号贩子的生存提供了土壤。严打虽然必要,但终究只是手段,故而合理规划医疗资源的分布,促进城乡和贫富的医疗公平,才是治本之策。
  有利益产生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市场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号贩子之间为了抢夺“生意”引起的打架斗殴事件屡有发生,有些号贩子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3年3月18日晚上8点左右,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外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件。长期在协和医院倒专家号为生的黑龙江无业人员解放堃用尖刀将在此排队的同乡冷志国刺死。
  ——2007年3月23日,吴贤浪在北京天坛医院临时门诊大厅,因争抢客源而与号贩子关某、郎某等人发生争执,双方发生互殴,后吴贤浪取出事先备好的尖刀猛刺郎的腹部,造成其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后又刺击关某的胸部1刀,致其轻微伤。吴贤浪被市二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
  ——2008年3月12日,浙江省儿童医院内,两伙号贩子为抢生意,上演了一场“全武行”。十多名男女手里拿着各式器械,追着两男一女冲进了医院对面的长寿桥小学。两名男子被打得满面是血,女子的腿部也受了轻伤。
  号贩子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甚至影响了社会治安。

药方 取消不如规范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有钱的病人,付出100元或是300元挂个“特需专家门诊”的号牌,就可以便捷地得到专家的诊疗。
  自从医院开设了专家门诊,医术高明的医生与穷人之间就多了一道屏障。有钱人可以获取专家门诊的优先权,进一步占有优质公共医疗资源;而低收入者只能排着长队等候专家出普通门诊号,或等候一般医生的诊疗。对医务界这种贫富有别的做法,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在本届政协会议上表示,专家门诊有违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疗机构本应按病施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平等保护病人的健康,岂能按钱多钱少区别对待?认为专家门诊应该取消。
  可是专家门诊真的能与“资源共享”画上等号吗?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房耘耘教授告诉《市场报》记者,专家门诊是不能与“资源共享”画等号的。首先,先看“资源”,专家本身就是稀缺资源,所以在“共”字上就很难达到;其次,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患者不可能接受所有专家的出诊;再次,“享”应该有谁来享受服务?专家到底应该给哪些人看?不应该给哪些人看?这些都是存在一定矛盾的。
  对于“取消专家门诊”这一建议,很多人表示了不同看法,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就表示,目前的专家号价格设置偏高还能起到分流一部分病人去看普通号的作用;如果没了差别,那么很多病人更是会一窝蜂地找专家,出现以前那样请人排队等号的情况,最后花的钱可能比现在看专家门诊的钱还多。
  据了解,专家不光出诊那些几百元的特需门诊,按照规定专家也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在普通门诊出诊,此外可单设特需门诊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服务。可各大医院却把这种“可以”变成了追名逐利的“自选动作”,动不动几百元的专家特需门诊号成了医院的头牌,哪家医院没价值几百元的专家号,水平就好像比别人矮了一截似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嘉瑞博士告诉《市场报》记者,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强行限制专家门诊未必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法。现在应该研究的是如何给专家门诊定价,让它有一个合理的价值,让老百姓能够承担的起。应该增加医疗服务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分担目前由患者独立负担的高额专家门诊费用等。
  房耘耘教授也说,专家门诊挂号费是一定要有的,这就如同现在医保的起付线一样,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诸如道德风险等风险的出现,避免多余的资源浪费。现在要研究解决的是,如何让贫困有需要的患者看的起病。如果有患者确有重病,需要某位专家,却又付不起高额的特需挂号费怎么办?这些人就被卡在了门外。应该建立比如专有基金、救济、社会的捐助等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但是这需要一定的研究过程,要研究病种、患病程度等,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从中给患者报销。但不能因为它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一刀切给取消了。“面”还是要覆盖的,细节的问题要具体去解决,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在一起去考虑。
  这次由专家门诊所引起的讨论得到了业内相关机构和人士的重视,取消专家门诊并不现实,如何规范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2008年,不仅是奥运年,同时也是 “新医改”元年。专家门诊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是旧医疗制度下留给我们的其中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期待“新医改”给公众带来的欣喜。

  相关稿件
· 别让“农民工门诊”好事难为 2007-10-12
· 医院设置贵宾门诊 有悖社会公平 2007-09-24
· “初筛门诊”:“号贩子”的克星 2007-09-06
· 便捷就医尚未完全“到位” 2008-04-02
· 异地就医:难在“利益的分割” 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