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海外投资需要注意什么?
    2008-03-25    作者:孙立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前国际环境已发生质的变化
  ●现阶段入场风险可能大于收益
  ●等市场稳定后再作调整是上策

  中国资本进军国际市场,已经引起了海内外高度的关注。很多国外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强盛的必然结果。它包含三个不争的事实:一是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不管这一外汇资产是中国贸易竞争力所赢得的国家财富,还是外国资本看好中国发展的前景融入中国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只要中国经济自身不出现大的震荡,外汇资产的积累就不会减少。于是,外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动机就必然迫使中国资本走出国门。二是中国企业集群的迅速成长和壮大,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也必然会诱使中资企业向世界知名企业那样,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战略,去进一步争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更大的海外发展空间。三是中资金融机构海外上市和海外融资战略的成功,为他们在海外的资本运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为改善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增值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中国若要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资机构的海外投资战略,就将发挥不可忽视的、“排解内压”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今天中国资本走出国门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美国的这场次级债风波已打乱了当前各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有序步骤(比如欧美防通胀的货币政策等),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本来次级债风波应该只局限于美国的次级债市场和关联的衍生市场,不应该蔓延到美国其他的金融市场,甚至更不应该会席卷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和覆盖到海外多层次的投资群体。但是,目前这种狂飙式的破坏,大有打破到目前为止还延续着的全球经济失衡的发展结构和国际资本移动的态势。这一严重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市场投资状况的变化中略见一斑。
  一是恐慌性地向流动性资产逃避。
  二是“套息交易”的大量平仓,导致汇市、股市等市场同时震荡,使得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理性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
  三是世界经济的前景向下修正。由于次级债风波不仅恶化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而且对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也产生了负面的冲击。这必然就会影响到美国的产业繁荣和就业市场的稳定。尤其在世界经济失衡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的下滑不仅会影响到美国自身的企业业绩,也必然会影响到目前对外依存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业绩。于是,在经济放缓的环境下企业业绩所支撑的资产估值,会发生质的变化,中资机构对海外企业的参股资本运作方式也不可避免的遭到负面影响。
  当然,我们经常说在金融资产大跌的时候就蕴藏着再生获利的“商机”。“逢低入市”是近来很多乐观的分析师对中资机构海外投资所提出的“东山再起”的扩张建议。但是,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的“入场”,风险可能大于收益。因为并不是所有惨跌的资产都是有价值投资的产品(在某个阶段它确实会反弹“生”利),在这个时候入场要想获利首先应该重视风险控制,然后才能考虑“落袋为安”。否则,这个时候的交易——即使获利,也不能平衡不可忽视的“机会”成本。一句话,当前这个阶段,是“劣质”的投资者主导着市场,“优质”的投资者如果不能确立自己的投资品种,很可能会“同流合污”,最后惨败而归。
  目前,在选择长期投资产品困难的时期,我们不妨去关注一下安全资产的投资,它们被市场青睐的力度在变得越来越大,那些看来在安全期是低收益的国债和市政债券,在目前的动乱期,却会赢得“超常”的收益。所以,选择安全资产,然后等市场稳定后再作进一步的资产组合调整,才是海外投资机构目前的投资上策。
  至于这场次级债风波什么时候完全平息,资产定价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正常的状态,市场什么时候能够平息“恐慌”心理,停止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一味逃避”的状态,目前还很难判断,这取决于市场的信心恢复,至少要等到最终到期的次级债和相关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支付状况出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判断。不管怎样,世界经济的失衡已经使得中国机构海外投资的风险在加剧,所以风险控制是海外运作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环节。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相关稿件
· 专家详解海外投资成败关键 2008-03-06
· 汪建熙详解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投资思路 2008-03-03
· 中投搭建海外投资平台渐入佳境 2008-02-01
· 外储海外投资应有系统战略 2008-01-17
· 外储海外投资应有系统战略 20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