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开学之际狂花钱
少则上千 多则数万
    2008-03-05    记者 王立嘉 实习生 桑大伟    来源:市场报

  MP41088元,文具等864元,新东方初一英语特训班750元……加上请舞蹈老师等消费,陈女士开学期间为初一的女儿共花费了4000多元,而她的消费绝对不算最高的。
  “买个MP4孩子可以直接录下老师讲的课,方便复习”、“没手机不行啊,要是孩子有点事,我们做家长的又不在,他怎么联系我们啊”……相信么?在专家们还在讨论孩子的书包有没有必要一学期一换的时候,MP4、手机等数码产品又已经被家长们列入了开学必备的清单之中。现在社会上都说,抚养孩子花钱多,那么一个上学的孩子,在开学之际究竟能花多少钱?抱着这个疑问,《市场报》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数码产品:手机、MP4一个都不能少

  提起文具你能想起什么?你说什么?笔、本、橡皮?你太落后了,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几根笔和一块橡皮能打发得了的。如果说,从前的孩子喜欢攀比彼此用的笔、笔盒之类,那么现在的孩子用来攀比的可费钱多了。他们常挂在口头上的是:“妈妈,现在人家都不用MP3了!MP4多好,除了有声音还可以把老师课堂上写在黑板上的板书也摄下来,多方便啊。”或者是“给我换个电子词典吧,我同学那个屏幕比我的大多了,还是触摸屏呢。”
  “现在的孩子啊,有时候他们要的东西,我们都没听说过。”孩子正在上初一的陈女士就是在孩子的要求下,特意为孩子添置了价值上千元的纽曼(Newman)2G E350 MP4播放器,但拒绝了孩子更换电子词典的要求。“能录录讲义,还算有点用处。”陈女士在咨询了身边一些有孩子的朋友后发现,现在孩子的“标准配备”确实比自己那会儿“高科技”的多,“我还算好的,就买了个MP4,有的家长又是录音笔、又是学习机的准备了一堆。我到电子商场的学生用品专区一看,天哪,有一半以上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学生特惠”、“文具特卖”……开学了,超市和文具店纷纷挂出醒目的标语,开辟专门的区域售卖各种与上学有关的商品。日前《市场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笔、本等常用文具外,MP4、手机等数码产品也被不少商家放置在了“学生用品特卖区”,而且确实吸引了不少家长购买。
  手机销售柜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为孩子购买手机的家长不在少数,虽然多数都是购买仅具有通话功能价位较低的型号,但“我们也挑选了一些功能强大的型号放在学生特卖区,卖得也挺好。”他向记者透露,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挑手机,张口就说:“给我拿最好的。”
  据《市场报》记者了解,目前手机、MP4、电子词典几乎已经成为小学、初中学生的基本配置,而高中以上的学生往往还要加上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很多学校老师的注意。就记者了解,不少北京的中小学学校已经明令不许孩子携带手机,但家长们购买的热情仍然不低。当记者询问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既然学校不让带手机怎么还非让家长买时,竟遭到了对方的鄙视:“你不知道手机有一个功能叫震动么?”

常规文具:鸟枪换炮 消费1000元以上

  数码产品固然昂贵,而现在常规文具也大都鸟枪换炮,价格直线飙升。刚才提到的陈女士列出了自己为孩子开学购买的商品清单时委实吓了《市场报》记者一跳。其中包括:迪斯尼米奇书包240元(带拉杆)、维尼熊水彩礼盒35元、带计算器的哆啦A梦的铅笔盒60元、包书纸5元1张10张共计50元……加上带薄荷香味的圆珠笔、正版米奇铅笔、圆规套装等文具,陈女士在超市一次性购买了800多元的商品。
  “买的时候也没想到会花这么多钱,可孩子说了同学都用正版的,她也不用在小商品市场批发的东西。我想都是学习上用的东西,也别太委屈她了。”陈女士抚摸着刚购买的商品,不由得感叹,“现在的文具确实漂亮,但太贵了。想想我当年开学连新铅笔都舍不得买,把笔头插在笔帽上接着用的时候,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市场报》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目前文具价格悬殊很大,比如圆珠笔,在小商品市场上5元就能买到12支,笔袋大都在10元以下。而一支正版的迪斯尼铅笔的价格可以批发一盒普遍铅笔,而书包、笔袋等的价格更能相差数百元。一位刚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一般来说他需要10张包书纸,8本笔记本,再加上圆珠笔和卷笔刀,这最基本的简单文具价格就是57.5 元。再加上一个必备的书包,按照一般80元的价格计算,也就137.5元,如果年纪高一点再加上些尺子、圆规之类,超不过200元。而且如果年纪高了,书包等大件耐用文具不必反复购买,也就是说一个学生一星期的文具花费不应超过200元。但记者采访中,绝大多数被访的家长,开学的消费都在1000元以上,最多的一位甚至达到了2万多元。“越贵卖得越快。”北京沃尔玛超市一位文具柜台工作人员这样总结他们的销售情况。

买教辅书、上培训班:别的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

  新华书店教辅书柜台前的长龙、新东方等培训机构的火爆……每逢开学这些场景都会再次重现。“一个学期全套教材不过55元,可一本教辅书最少也要十几、二十几元。”一位家长告诉《市场报》记者,由于不少科目去年他已经给孩子购买过补充复习的材料,这学期的消费低了一点,“上学期光买教辅书就花了500多块钱,这学期又买了快200元钱了,还有3本孩子要的书没买到,我现在天天跑书店。”
  除了教辅书,家长们在培训班上花的钱更多。虽然“给孩子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紧迫的就业形势,使“让孩子多学点知识”成为更多家长的共识。“我们那时候,上一个辅导班最多不过几十元的事,现在的辅导班动辄数百、上千,如果有名师授课,那几千、上万也一点都不新鲜。”
  “不花不行啊,别人都给孩子买了,我不买,孩子会让人看不起的。”开学消费的巨额数字,让不少刚刚过完春节正在“钱紧”的家长心疼不已。但为了一家仅有一个的孩子,绝大多数家长仍然一头扎进了熙熙攘攘的购买人群,为“开学经济”这块大蛋糕提供自己的能量。
  “别的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就是这样的思想,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陷入了消费误区。有了MP4录讲义,孩子上课不听讲了怎么办?有了手机,孩子会不会在课堂上发短信来和小伙伴继续课间闲聊的话题?用电子词典真的比让孩子自己查书效果好么?专家早就表示,会让孩子在学习期间分心的文具不宜购买,为什么家长还要义无反顾地花大价钱去购买一个有点文具功能的玩具?
  由于紧挨着春节,大额的压岁钱也让一些孩子有了盲目消费的“本钱”,日前,济南5个孩子一天在商场消费3万元的案例值得让家长们思索:究竟是谁给了他们如此消费的习惯?用巨额的开学消费培养孩子的攀比之心究竟值不值?

  相关稿件
· “开学经济”暗涌消费攀比风 2008-02-27
· 商家借开学促销学生高消费应引起重视 2007-09-12
· 警惕“开学经济”养成不良消费观 2007-09-06
· “开学经济”带火当地旅游 2007-09-05
· 借开学争食未来市场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