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抄底行动大多出师不利,但是,迹象表明,中国资本的抄底冲动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分析指出,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的平安大融资,就是这样的一个信号。平安不惜刷新国内融资最高纪录一下子就想圈个1200亿至1600亿元,据悉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并购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受伤的海外金融机构。
也许,在平安看来,美国次贷危机风险已经先后得到了两次释放,似乎到了最合适的抄底当口,再不抓紧,机会或将稍纵即逝。这样的抄底心切,人们早已在中投对黑石的投资中就有所领教了的。
中投在公司正式挂牌4个月前的那次抄底,虽然在黑石上市之初还曾略有盈利,但转瞬之间就被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吞噬了个一干二净,不到一个月就反过来亏损了5亿多美元。那时的美国次贷事件只被称之为“风波”还没有升级为“危机”,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中投的黑石之损也渐次扩大,目前已超过了12亿美元。而且,其接下来对摩根斯坦利的投资亏得也不轻。
平安此前的第一次抄底至少现在来说也没有赢。去年11月,刚刚从A股市场募资382亿元的平安,就投资了欧洲富通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9亿元)。就在它这次提出再融资计划之前,已经出现了约4.2亿欧元的浮亏。23%的亏损比例比起中投公司投资黑石的逾四成亏损来说虽然还小了许多,但花掉的钱已相当于从A股市场第一次公开募资所得的一半,而原来承诺的投资计划却连一点水花也没有泛一泛。这即使尚未伤及平安的元气,也应该起到相当的警示作用。
曾经担任过社保基金理事长的项怀诚在其任内有句名言,叫做“不怕慢,就怕站”。这里面所反映的其实是一个主要对任期负责的特殊投资者的心态。对于中投公司来说,按照曾经担任过项怀诚副手、现在是中投总经理和首席投资长的高西庆的说法,中投的外汇资产也是通过发债筹得的,年息约5%。中投首先要把债还上,把这5%的利息挣出来。压力也许正是中投在其立足未稳甚至连董事长总经理们还没有得到正式任命时就急于出手抄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动机。然而,这决不应当是非理性投资的理由。虽然高西庆也说,“中投公司希望被看作普通投资者之一”,但是,对于任何稍有理性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知己知彼永远是第一等重要之事。在还没有充分了解被投资对象的情况下急于出手,显然犯了理性投资的大忌。
美国这场次贷危机同其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不同,并非一开始就摧枯拉朽地推倒多米诺骨牌,而是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地汹涌而来的,它的展开有一个过程。现在看来,无论是中投还是别的什么中资机构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抄底,大多在看到了第一次退潮时暴露出来的裸泳者就伸出了救援之手,却没料想还有更汹涌的第二波冲击波跟着将袭来。仍以中投为例,就在其去年12月13日发布招聘境外投资管理人的正式公告,而且当月31日还再次发布选聘公告,为其管理固定收益投资组合选聘境外投资管理人的期间,也就是说,拟议中的“操作平台”尚在构筑过程之中的时候,中投又一次出手了比其第一笔的30亿美元还多了20亿美元的更大投资,即认购摩根斯坦利最多9.9%的股份。据有关媒体披露,大摩与中投公司有关负责人之间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我们不知道美国的那位“人脉”在向我们的中投传递摩根股权转让意愿时,是否也透露过它的潜在危机。但是,就在中投收购摩根部分股权仅仅一个月后,摩根就公布其第四季度发生了35.88亿美元的巨亏,其中13亿美元即系因次贷所致的损失。我们很希望听到有对此较为完整的解释。
有外资金融机构股东支持的平安也许自认为比别的投资主体更适合出海,而且也有能力实施规模更大的一项投资,可是,且不说公开表示支持其这次狮子大开口的外资大股东汇丰控股本身也是美国次级债的最大买主之一,其自身是否身陷危机漩涡的中心尚未可知,就是为其担任此次海外投资顾问或合作伙伴的投行中大多不也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吗?再说,就是现在传说中的那些它的投资目标,又有哪一个的灾情已经见到了底了呢?哪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方案,就非要让人家先入为主地相信这里面只有机会而没有风险的道理呢?
一动不如一静,一快不如一慢。这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哲理,而是对于任何的投资来说都不可或忘的常识。美国次贷危机把全球经济推到了不是前进就是倒退的十字路口,前方即使真是诱人的抄底机会,也得一站二看三通过,先看清了交通指示灯才行。否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更何况融了资去抄底,悠着点又有何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