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里的上海窗口行业
    2008-01-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29日电 有一种感觉叫寒冷,有一种力量叫温情。严寒天注定,温暖在人心。二十余年不遇的大雪将上海笼罩在举目皑皑的冷色调中,人们的出行、工作、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年关的脚步在匆匆走来,车站、机场、出租车、邮局、病房里,人流汹涌有人引导,焦急等待有人宽慰,身躯疲倦有地方歇脚。透过这一个个“窗口”,依稀可见这座东方之城在紧张应对灾害性天气这一不速之客时,也不乏从容与温情。

开心的窗口:出租车司机说“这城市让人放心”

    出租车向来被当作一个城市“流动的窗口”,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日子,城市运行须臾不能离开的出租车还能如常出车吗?
    记者陆文军29日13时坐上上海百通出租车公司驾驶员陈震的车与他聊天。“生意非常好,到现在已经跑了16单了!”陈震说,“关键是路面好走,这回市政管得好。”他早上7时30分准时出车,发现所有道路四条车道都能走,积雪都铲到人行道上了。“我记得2003年的一场雪还没这次大,但地面结冰,交通事故频发,跑不了路,生意惨淡。”陈震说,这次上海市政管理经受住了雪灾考验。

温情的窗口:“医生的午饭是下午4点吃的”

    连日大雪路冰冻,滑摔不少行人骨。自1月25日至27日,上海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收治的骨折等外伤病人达2982人次。
    记者高路来到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与骨折患者吴优文攀谈。67岁的吴女士29日早晨出门时摔成左臂骨折。“我医保卡没带在身边,按说要交现钱的,但一进来医院就给‘特事特办’了,说治疗要紧,不拖延,立即挂号、拍片,随后再取医保卡。”吴优文说,“我8点钟被送到医院,8点半就躺在病床上吃下止痛片了。”
    这家医院的骨科陈主任告诉记者,28日以来,骨科的29个床位全部住满,吴女士的病房原为治疗室,临时加床了。“平时一天有三四个病人看骨折的,28日一天来了二十多个,值班医生的午饭是到下午四点才吃的。”

焦急的窗口:“走不了怎么办?”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为了团聚那一刻,多少人风雪之中走在回乡的路上。但大雪造成了列车大面积延误,家,还回得去吗?
    记者陆文军来到铁路上海南站。车站内相对比较宽松,几万名滞留旅客都在室内等候,没有露天候车的情况。站内的座椅等设施早就被占满,大量乘客席地而坐,拥被而卧,环形通道两边也挤满了人和行李。人们三五成群,在焦急地等待最新消息。方便面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充饥食品,各种方便面纸碗、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空瓶随处可见。在站内的厕所门外,排起了长龙。尤其是女厕所门口,至少有30名女乘客排成一队。

激动的窗口:“加开列车来了!”

    “前往阜阳、蚌埠方向的旅客朋友请注意,上海站已为大家安排加开一趟列车,现在请跟随工作人员的引导,前往候车大厅。”29日13时55分,记者高路在“临时候车区”上海火车站地下二层停车库内看到,广播员话音一落,人群中一片雀跃。
    席地倚靠在行李上的安徽阜阳籍来沪建筑农民工老范,猛地张开双眼,迅速把两个帆布包裹甩到肩上,拔腿就跑。不到一分钟,工作人员跟前已排起了一列20多人的队伍。
    因大雪造成火车大面积晚点,从28日至29日14时,往安徽方向的列车没发一趟,许多旅客彻夜滞留。铁路上海站为此安排加开了严重晚点线路的相关列车。
    “等到了,终于等到回家的火车了!”老范难抑兴奋。

温馨的窗口:银行的座椅上有棉垫

    年总是要过的,购物开销就得取钱。银行这个人们早已习惯人满为患、排队久等的场所,在这个雪天里如何?
    记者徐寿松11时来到交通银行上海徐汇支行,大厅里6个窗口全在营业中,等待办理公私业务的顾客只有三四个人。从取号到办完事、为业务员做完评价,前后只有6分钟,而平时不等上半个小时根本轮不到。
    引人注目的是,大厅里两排金属座椅铺上了鹅黄印花棉垫,坐上去松软、温暖。一位保安说:“下雪天冷了,刚加上的。”
    一位在理财窗口办理汇兑的台胞王先生评价:“上海这城市细节方面见精神,让人感到挺温馨。”

  相关稿件
· 雨雪天气造成17省区市兵团受灾 历史同期罕见 2008-01-30
· 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已造成中国17个省受灾 2008-01-30
· 面对雪灾 学学发达国家怎么做 2008-01-30
· [大别山暴雪重灾区采访札记]“困车”记 2008-01-30
· 大雪使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近30万人受灾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