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乱涨价的“防火墙”?
    2008-01-07        来源:市场报
  实际上,作为“提价备案”的暖场之计,早在2007年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对应邀而来的各大食用油厂家真诚告诫:加工企业要尽可能多地消化原料涨价因素,要将提价幅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在这次“告诫会”上,厂家被告知: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合谋涨价;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遗憾的是,2007年11月初至12月末正是食用油提价幅度最大的时段,涨价幅度远超越了N个5%。
  如果考虑到以上背景,我们来观照一下“提价5%须备案”的良苦用心,“涨价备案制”说到底是想成为抵御乱涨价的“防火墙”,但是预期似乎并不乐观。
  首先,这个“提价5%须备案”似乎默认了眼下的价格市场是正常的、是不需要厘清的。实际上,在正常价格调整的大势下,某些基础产品的价格的确升级得离奇,而“提价备案”说恰恰规避了职能部门对现有价格理顺的责任。
  其次,“提价5%须备案”似乎给了待机涨价的一个正名的机会,譬如整个2007年,从年初的花生,年中的油菜籽、棕榈油,再到年底的大豆,中国和全球都出现了油料作物的减产,食用油厂家找到提价理由不过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买过菜的人都知道,市场的基础产品往往是一天一个价,而且不需要标注价格,上涨5%是以哪天的价格为参照呢?即便一块钱一杯的牛奶涨成一块一毛如何取证呢?如果这些产品一次性涨价4.9%、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7.9%,又该如何处理呢?
  发改委的政策无疑是充满民生情怀的,但要想归置好价格,绝不能头痛医头。何况,以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也是迫不得已的计策。但愿这个“提价5%须备案”的价格新政,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