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大战”拉高奶价
    2008-01-07    记者 韩雄亮 实习生 毛丫    来源:市场报

北京市场牛奶制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国牛奶业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年初还是一片“卖牛倒奶”声,年底却风云突变,演变成“无序抢奶”。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奶制品也跟风涨价。奶价大起大落,谁是背后推手?鲜奶还会再涨吗?《市场报》记者在一些地方进行了调查。——编者
  新年第一天,在呼和浩特市北京华联超市,《市场报》记者看到,500克包装的伊利利乐枕从每箱28.80元涨到了37.2元,以往1元钱1袋的软包装牛奶也涨到了1.30元。整体上,伊利、蒙牛、三元等牌子的纯牛奶,涨幅都在20%左右。
  有人说,牛奶涨价可以提高奶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供求关系。但奶农是否真会从这次奶制品涨价中得利?

原料涨价 奶农亏损

  云坚是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察素旗镇某村的奶农,家里养着6头奶牛。他告诉《市场报》记者:“近几年,喂奶牛的玉米、干草、秸秆和饲料都上涨了40% ,可奶站收购原奶的价格却一直没怎么涨。前几年,一头奶牛还能赚三千元左右,而现在喂一头奶牛光玉米、干草钱就得五六千元,加上饲料就得七八千,这还不包括医疗、保险、水电等费用,不赔钱就已经不错了。”
  据《市场报》记者了解,2007年下半年,由于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国内几大乳业巨头先是联手在一些城市取消了“买二送一”等促销形式,酝酿了一次奶制品的 “变相涨价”。而后,又在年底实现了乳制品的全面涨价,企业收购原奶的价格也相应上涨。据云坚介绍,现在原奶的收购价是2.3元/公斤,大约是在去年12 月20左右从1.90元/公斤的价格涨起来的。
  从 1999年建成奶站开始,呼市土左旗黑河村的奶牛总数曾一度达到1700多头,可从去年春天开始,奶农们不断处理奶牛,到现在顶多剩下1200头。据了解,村民们喂奶牛主要靠玉米和精饲料,玉米从2005年起的1.0元/公斤左右涨到现在的1.30元/公斤。而最近这段时间里,每百斤精饲料均有10元到 50元的涨幅。
  黑河村村主任张永万表示,原奶价格虽然涨起来了,但是政府有关方面也该调控精饲料的市场价格,否则可能演变成一场数字游戏,奶农们到头来还是得不到多大利益。

无序竞争 奶价看涨

  虽然日子不好过,但对于个体奶农云坚来说,还是十分羡慕养奶牛大村的。据他介绍,现在有些养牛大村奶站间相互竞争得十分惨烈,收购价已经达到2.60元至2.70元/公斤。
  据有关业内人士透露,近来随着奶源的紧张,收奶竞争激烈。很多企业都是挨家挨户拿着现金上门收奶,一些小奶粉厂、小乳品厂也纷纷抢滩奶牛村争夺奶源,已经没有价格体系可言了。
  日前,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如果原奶价格继续这样涨下去,明年伊利集团光收奶增加的成本就将以数亿元计,企业将无法承受这样的成本压力。因此,伊利奶产品不排除再涨价的可能性。

消费者平静面对奶价上涨

  记者张子瑞报道:面对牛奶价格上调,《市场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各大超市的采访中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反应平淡。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物价指数那么高,牛奶价格的适当上调可以理解,也可以承受。也有消费者表示,全家人喝牛奶已成习惯,不会因涨一点价就不喝了。但同时,还有部分消费者指出,奶价上调后,乳制品消费的开支将增大,有可能会适当减少牛奶消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