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昨天上午在北京落下帷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闭幕式。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保尔森等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 吴仪在闭幕式上表示,这次对话是“一次战略性的、双赢的,将要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要保持其“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期性的性质,为其他的经济合作机制提供指导”。美国财长保尔森称这次对话很成功,并对吴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她“是中国人民杰出的代表”。 相对于外界的预期,本次会议成果“出乎意料”的丰硕。对话期间,双方在金融服务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环保、行政透明度、投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经济平衡增长等八个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31项共识。其中在金融领域的进展超出预期,如中方允许外资公司(包括外资银行)发行A股和人民币债券。不过,在备受关注的人民币问题上,美方依旧颗粒无收。 双方商定,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华盛顿举行。
金融市场加快开放
在引人注目的金融服务领域,美方收获颇丰。中方同意,明年将就外资对中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另外,中方还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 保尔森提醒中方,逐步地开放证券市场,但要先把监管体制和基本配套措施建立好。 梅新育表示,“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我更注意的是美国市场对我们金融机构开放的部分。”在声明中,美国政府继续承诺,对在美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实施国民待遇,并确认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对中资银行的申请进行评估。 “对于我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很多的潜在优势只有走向国际市场才能成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否则只能为人家所利用,我们永远无法翻身。”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说道。
10年能源合作计划
作为本次对话的头号议题,食品质量和产品安全领域所取得的共识最多。中美双方在食品、药品、医疗产品等8个项目上签署了促进出口安全的备忘录。保尔森也指出,“本次对话为双方进一步展开食品和产品安全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这8个项目包括食品和饲料、药品和医疗产品、酒类和烟草产品等。在这些协议中,中美双方承诺将扩大对话和信息共享,增强法律、政策、计划和鼓励措施的基础,以便对食品、药品、医疗产品和消费品出口实施有效的政府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两国在环保领域签署一项新的协议——加强发展生物质资源转化燃料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不仅如此,两国还确立了一个为期10年的能源合作计划,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效、清洁能源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的应用。 然而在知识产权和贸易不平衡等一些“老”问题上,本次对话依旧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本次着重讨论的问题都是牵涉到双方共同利益的,例如,产品和环保等,这些领域容易达成共识。而一些相对冲突的领域并不是本次对话的主体。 宋泓表示,在这些中美两国直接对立的领域,想取得突破很难,“这些已经不是一个双边问题了,是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只有进展没有退步”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宋泓认为,对话会“会越来越好”,而对于外界“对话疲劳”的观点,他明确表示:战略经济对话的平台日显重要,它为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带来了很好的缓冲效应。 保尔森昨天也强调,战略经济对话的重点是在长期经济议题以及一些紧急的短期问题上。在战略经济对话上,只有进展没有退步。 宋泓指出,SED的机制非常得好,它及时调整了中美在贸易摩擦中的反应,起的了很好的缓冲作用。而且,针对外界指出的本次SED关注度下降的说法,宋泓认为这是个好的现象。“这表明SED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已从最初的婴儿阶段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稳健了。” 昨天发布的第三次SED情况说明中,列出了两国在今后6个月的工作安排。双方将在食品、饲料、药品和医疗产品等领域加强沟通;并在明年早些时候举行会谈,共同推动WTO框架下削减或酌情取消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尽早取得成果。 对于明年SED召开的时机,外界也表示担忧,因为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对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沈丁立教授认为,任何一个领导人的更迭,都不会对SED带来影响,“中美两国的对话依托的是综合国力,和哪一个领导人没有直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