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暴利”追问不应止步
    2007-12-04    作者:周凯    来源:新闻晨报
  虽然迟到了几个月,保监会终于还是公布了交强险的首份“年报”———24家保险公司交强险业务亏损39亿元,但倘若适用国际会计准则则略有盈余。针对这一盈亏状况,保监会昨天宣布,将就拟议中的“保额上调、保费下调”方案召开听证会。
  “让利”的结果自然受到广大车主的欢迎,也凸显一年来民众、媒体不屈不挠追问交强险“暴利”的成效。但民众对交强险盈亏的真相的追求,不能满足于“挥泪大甩卖”式的“促销”,而应继续推动交强险账本的公开透明。
  因为,当我们仔细阅读首份“年报”,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疑点。首先,交强险收取保费507亿元,已经赔付和准备赔付的加起来不过139.5亿元,还不到保费的1/3,一定程度上已然印证“暴利”质疑的合理性。即便考虑未到期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的280亿元也超过各项赔付的2倍,数额之巨令人生疑。
  其次,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总计达到140.7亿元,居然比各项赔付的总和还高。就算推行第一年的设备、培训支出较大,这样的经营费用也令人咋舌。事实上,市场上或明或暗的折扣已从侧面证明交强险的中间环节有多大的利润空间。民众有理由弄明白,所交的保费中有多少用于赔付,有多少用于核保、勘验,又有多少用于佣金、代理费。
  再次,“年报”中没有交代交强险与商业车险的成本核算关系。虽然理论上交强险应该独立运行,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车主的交强险、商业车险都是同时投保的,其人力、设备等成本很难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倘若个别公司将商业车险成本混入交强险,将大部分出险赔付算在交强险账上,则极易出现交强险亏损、商业车险飘红的怪诞局面,如此“左手倒右手”的小把戏又怎能让人信服?别忘了,今年几大保险巨头在港交所发布的年报已经清楚地说明,车险利润的飙升带动公司业绩高歌猛进。
  有人或许会抱怨,民众的这些追问过于较真,得了便宜还卖乖。但问题在于,保监会公布的交强险“年报”模糊的地方过多,打算“让利”时也语焉不详,民众根本不知道“保费便宜100元”对应的依据是什么。倘若这种打闷包式的糊涂账不改,车主仍然无法摆脱“保费被盘剥”的恐惧,对于交强险“暴利”的质疑也不会停息,以后每年的“年报”公布之日,就是各方扯皮之时。
  交强险并非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产物,而是每个车主都需缴纳的强制险,自然应在公众的监督下透明运行。尽管费率听证会即将举行,但要终结交强险“暴利”争论,仍应公布各项数据和细节,并提供保费与盈亏数据的挂钩公式———这是众人皆知的浅显道理。倘若囿于既有的利益格局,尽管能维系行业内部某种“微妙”的平衡,却因此怠慢了更广大人群的利益,也与有关部门“管理监督”的使命相悖。倘若出于制度的惯性,被动地应付民众的呼声,不从根本上加快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进程,拟议中的其他强制险也难免会遭受类似于交强险的重重质疑,从而无法实现其保障民众的初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