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据《金融时报》报道,德意志银行日前的一份报告表示,亚洲各国央行似乎正在采用类似的货币政策,这一情况表明,它们可能正在为最终建立一个亚洲地区货币联盟进行准备。德意志银行研究发现,自2005年以来,亚太地区12种货币(包括日元、韩元、印度卢比和澳元)已日益形成一个集团。随着亚洲各国央行努力保持其出口驱动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并努力减小该地区内部的汇率波动性,因此,各国货币价值之间的关联有所上升。 德意志银行表示,这一趋势是贸易加权一篮子货币在印度、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得到更广泛使用的结果。该行补充称,在1999年欧元诞生之前,欧盟一些货币的发展变化与这一模式有类似之处。负责此次研究的德意志银行固定收益及信贷研究部门亚洲主管马丁·霍恩泽表示:“亚洲正开始看起来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的欧洲很相似。”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尽管亚洲可能不会有单一货币,但决策者和政治家们正在认真探讨亚洲货币联盟的可能性。”亚洲拥有一个日益密集的自由贸易协议网络,创造的市场环境类似于当初为欧元面世铺平道路的欧洲单一市场。他表示:“亚洲地区内部贸易占整体贸易的份额,与1992年欧洲的情况颇为相似。” 亚洲开发银行已经为可能面世的亚洲货币单位制定了计划。这与欧元推出前的欧洲货币单位非常相似。但霍恩泽表示,与欧洲不同,亚洲在货币一体化方面的政治意愿不太强。不过,东盟10国的领导人已达成共识,在2015年前消除贸易壁垒,以创建一个类似欧盟那样的经济共同体。霍恩泽称:“亚洲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个经济进程,而这个经济进程可能成为政治进程。”他认为,亚洲各国央行不会刻意协商制定货币政策,但这种非正式合作可能会自然发展。他表示:“我认为,每次各国央行聚在一起讨论时,他们会意识到,(汇率)波动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德意志银行表示,这一趋势提供给投资者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采用与欧元面世前那些流行策略相似的策略,即押注于各种高收益货币的利率将向地区平均水平趋同。该行正推出两项亚洲趋同指数,以跟踪这一趋势。其中一项指数基于日元之外的9种最可能加入亚洲货币联盟的亚洲地区货币,而另一项涵盖更广的指数则纳入了日元和澳元,因为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受到亚洲地区货币政策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