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当心“买贵了”
    2007-11-20    贺军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近几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资本输出出现新现象:中国金融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并购。如果说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初级阶段,那么中国投资公司入股百仕通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中信证券入股贝尔斯登,均属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高级阶段。
  对于中国资本这一新的游戏参与者,国际市场给予了特别关注。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的参与,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题材”——这里也许隐藏着重大的商机。这是国际资本“大鳄”们不会轻易放弃的。
  前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主要体现在大量地买油买矿。据了解,那时就已经有不少国际资金关注中国企业的收购,并且利用这一机会来赚钱。其基本做法是,一旦它们窥探到中国企业准备收购海外石油或矿产等资产,便会提前进行布局,抢先投资或收购。等到中国企业加入之后,再提高价格卖给中国企业。
  既然“中国需求”已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重大题材,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大赚一笔呢?作为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对于市场盈利机会高度敏感的国际资本,进行类似的操作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也许会“买得到”,但很可能“买贵了”。
  今年有国家开发银行参与的两桩并购案,典型地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并购的道路崎岖。
  一是巴克莱银行与苏格兰银行竞购荷兰银行。在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收购战之后,荷兰银行86%的股东最终接受了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创记录的收购价 ——711亿欧元,出价较低的巴克莱银行最终退出了竞购。该收购与中国有关。今年5月,巴克莱银行力邀国开行投资入股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
  7月双方签署协议,国开行于首期出资15亿英镑认购巴克莱增发股份,占巴克莱总股本约为3.1%,并向巴克莱银行17人董事会中派出一名董事。如果巴克莱收购荷兰银行成功,国开行将再向巴克莱银行投入76亿欧元,从而使国开行在巴克莱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5%以上。遗憾的是,国开行以收购荷兰银行为目标而入股巴克莱银行,最后却没有达到直接目标。
  二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收购竞争对手英国力拓公司。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称,国开行有意入股英国力拓公司,入股比例不到1%。虽然国开行的相关负责人否认了“入股力拓”的消息,但国际市场相信,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参与竞购力拓公司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国开行有意入股力拓的消息传出之后,必和必拓正考虑出售其最大部门之一的石油业务,为其对力拓的恶意收购融资。11月8日,必和必拓向力拓发出收购意向,报价折合现金高达约1450亿美元。
  要指出的是,国开行入股力拓的传闻虽然还有待证实,但上述两个案例显示出,只要中国介入的国际资产并购,都会被视为有巨大的“中国需求”作为 “后盾”,也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来竞逐。其结果就是,只要是中国资本看中的投资标的,价格都会水涨船高。在国际投资者有意识地竞争之下,中国要么是买不到,要么就会买贵了。
  (作者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