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的公众期待能改变个税政策吗?
    2007-11-06    作者:毕诗成    来源:燕赵都市报

  在一个更加侧重倾听民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民意通过媒体调查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必然现象。当现代媒体给了老百姓充分说出自己观点的机会之后,要想让这样的声音成为"好东西",还需要相关公权部门正确应对。
  可能从把个税起征点定到1600元的时候起,“太低了”的声音就没断过。在我们已经提出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时候,在当前居民生活成本显著上升的情况下,个税作为以公平为目标的二次分配方式之一,是否也该调高起征点以更加体现公平,老百姓产生了新的期待。
  不仅有期待,而且还很是强烈。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就个税起征问题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3698名参与者中,有97.0%的人认为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不合适,与此同时,有同样比例的人期待能将其调高。(11月5日《中国青年报》)

  让人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高比例的民意调查,能否影响到我们的公共政策?我们的个税起征点会迎着民众期待,应声而起高吗?
  不敢盲目乐观。这几年,医疗负担、教育消费……反映民众态度的民调有很多,但给公众的感觉基本上都是舆论的“自我娱乐”,很少有能得到及时回应的。甚至相反,我们听到了太多我行我素的“逆耳之音”———民众普遍感觉教育费用太高了,官员说“民众是可以承受的”;都80%的人感觉买不起房了,有官员却说“就我们这样的城市而言,房价实在算不得高,还需要涨”……的确,很多民调因为调查范围、选择样本等原因,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但这并不能成为地方官员忽视民调的理由。
  在一个更加侧重倾听民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民意通过媒体调查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必然现象。国外有很多独立的民调机构,专门从事给政府提供民意信息的工作,在中国,这方面还很缺乏,很多调查还是由媒体来担当的———这使得调查更容易成为公众话题。
  将个人问题纳入到公共领域,这一转换是当今政治获得重生的紧迫而必不可少的任务。学者鲍曼在《寻找政治》一书中提出:倘若公民个体与公共生活之间的纽带丧失,也就是说公民个体的期待、需求,迟迟无法在公共政策中得到回应,个体自由与集体乏力就会同步增长。可见,当现代媒体给了老百姓充分说出自己观点的机会之后,要想让这样的声音成为“好东西”,还需要相关公权部门正确应对。
  关于个税起征点过低的危害,这些年说了很多。一边是劳动收入的增幅非常缓慢,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一边是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GDP增幅———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提高个税起征点”这样朴素的期待迟迟得不到回应,这更让人容易产生“权力傲慢”的联想。一个社会,当几乎97%的人都认为一项政策应该调整的时候,公权部门还可以“面不改色、话不多说”地岿然不动吗?
  笔者并非想“携民意来批政府”,的确,一项公共政策不可能说改就改,政府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但对这样的民意做出回应,给出解释,却是一个倡导民主作风的政府所不能回避的。

  相关稿件
· 公众为何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 2007-11-06
· 明年个税申报征收政策不变 2007-11-02
· 个税起征点也应“水涨船高” 2007-11-01
· 工薪阶层成缴税主力 与其涨工资不如改个税 2007-10-24
· 业者认为:南京市强征二手房个税弊大于利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