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该标准共分七档,以人民币为标准(外地务工者额外增加1800元):从一档香港月入18500元,直到七档拉萨月入900元,都算白领。(据新华社电)
白领标准一公布,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反映,那就是:大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白领。在质疑标准科学性的同时,满目皆是达标白领们的抱怨连连。把这些抱怨集合到一起,勾勒出的正是一幅生动而颇显凄凉的白领生存境况图。看得出来,被戴上白领帽子的人们过得并不如意,而与这种不如意联系最多的当然是房子。按照当前的房价,如果想靠“白领级”的收入买房置业,估计都不容易,短的要不吃不喝十来年,长的几乎要不吃不喝一辈子。有人自嘲道:一穷二白,白领真白。
我相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都不是吃干饭的,能得出这么一个白领标准自有其数字依据。至少是,相对于全社会整体而言,这个收入水平已经是社会的中上等水平,堪称“白领级”的。给他们戴一顶白领的帽子,依据的是他们在队伍中所站的前后位置——如果居民收入水平是一座金字塔,这样的收入水平已经跻身塔腰行列。但是显然,站在位置上的人并未能体验到白领的安逸与幸福,相反,焦虑和不安始终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换句话说,白领们普遍认为自己犯了“不成功罪”。按照《新周刊》的说法,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在我看来,真正把成功定位于“豪宅、名车、年入百万”的白领其实并不多,但总得实现“居者有其屋”、总得养得活老婆孩子、总得有个相对体面的生活吧?这样的“成功”标准难道很高吗?因此,与其说“有一种毒药叫成功”,不如说“有一种成功服了毒”——这种“成功”总让人感觉“回天无望”,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生活成本的高企,特别是房价以火箭速度上升,把很大一部分白领挤压出了局,名副其实的白领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白领是椭圆型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可白领都犯了“不成功罪”的社会何时方能真正椭圆起来?当经济收入意义上的白领纷纷堕入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底层,这个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只会越来越坚固。更让人忧虑的是,白领尚且可以堕入底层,原来的底层又该到哪里去着陆?
某种意义上,社科院这份白领工资标准的主要价值,就在于给了我们一个坐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白领级”的收入水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窗口,可以清晰地比较出“白领级”的收入在社会中的购买力水平,从而在抱怨声中发现被忽略的事实:白领们都犯了“不成功罪”。
白领们都犯了“不成功罪”,意味着白领的贬值,这是一个社会生病了的信号。因此,社科院公布白领工资标准充其量只是完成了白领课题中相对容易的一小部分,更值得专家们去深入研究的是:白领为何都会犯“不成功罪”?该给这一病症开点什么药方?如果社科院仅仅满足于公布白领工资标准,那么被公众吐点口水也就冤枉不到哪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