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郑子全:医疗资源应适当向农村倾斜
    2007-10-10    本报记者:张桂林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贫困农村由于基础条件薄弱,医疗水平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就医难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大代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乡村医生郑子全认为,增强农村医疗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是破解当前贫困农村缺医少药、农民医疗负担过重的关键所在。
  郑子全说,目前部分贫困农村的医疗机构仍然不够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诊所覆盖面小,缺医少药现象仍然严重。作为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巫溪县,全县52万人口中医务人员总数仅为1050人,30多个乡镇只有8个镇级中心医院,且多数存在设备、药品严重缺乏,医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诊疗能力十分有限。郑子平说:“比如尖山镇中心卫生院,它要负责周边乡镇六万多农民的疾病诊疗,但由于缺少设备和人才,连一个开放性骨折、阑尾炎之类的手术都做不了。一些普通乡镇卫生院条件更加简陋,通常只有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等设备,只能为病人开点儿药、打个点滴,一些乡卫生院甚至很多年没有进一个医科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有时农民为了治疗一些常见病,也需要辗转几百上千里路到县城或者邻近区县条件好的医院就诊。”
  郑子全认为,贫困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落后的现状,不仅使得农村居民生病后不能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救治,还影响和制约了国家近年接连出台的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举措的落实。他认为,中央和地方省市应该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医疗资源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尽快改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让农民能够“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镇、县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为广大农民就医提供了资金保障,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郑子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扰,不能有效惠及贫困农村。补偿机制不全、医院医疗不规范、农合基金增长不稳定,已经成为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农民医疗的瓶颈。
  郑子全指出,新型合作医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难题,但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贫困农村,更需要常见、多发的小病能得到治疗,现行新农合普遍以大病住院报销为主,容易导致参合农民受益面过低,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同时合作医疗补偿额度过低,使得部分农民感到受益有限。例如,巫溪县现有参合农民37万人,今年1到8月报销费用只有800多万元,参合农民人均报销费用不足30元。特别是在农民大病住院报销中,30%的比例和1万元封顶的政策,不足以有效扶持有重病患者的农民家庭。
  此外,医疗价格普遍虚高以及一些定点医院治疗用药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吞蚀了农民通过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到的医疗实惠。一些地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出现了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滥用目录外药品的现象。有的地方参合农民在乡镇和县级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时自费药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如何做大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是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前提。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50元的筹资额度偏小,基金来源过窄,基金增长机制不稳定,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做大,也导致农民医疗自付成本过高。
  郑子全认为,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平台。国家应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题。
  相关稿件
· 迎接党的十七大系列特别策划 打造核心竞争力福建甘肃 2007-07-18
· 迎接党的十七大系列特别策划 打造核心竞争力广西青海 2007-07-18
· 迎接党的十七大系列特别策划 打造核心竞争力广东山西 2007-07-18
· 迎接党的十七大系列特别策划 打造核心竞争力 2007-07-18
· 迎接党的十七大系列特别策划 打造核心竞争力西藏河南 200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