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休假方案别走“关门决策”旧路
    2007-10-09    毕舸    来源:大河报

  国家旅游局官员透露,现行的休假制度必将调整,有关部门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可以肯定的是,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将被纳入法定假日,而五一黄金周则有可能被撤销。(见大河报A16版)

  公众多年的呼声与舆论导向终于有所反应,看来,休假制度势必调整初见眉目。但是,“各部门经调研得出的具体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依法律程序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走的依然是旧路——各部门的调研数据采集来自何种途径,调研对象是否涵盖了社会各阶层,调研方式是不是科学合理的广泛听证,公众无从得知。显然,当一份成型的调研方案进入人大审议程序时,再做大范围的调整是不太可能了。
  既然新休假方案与公众权益息息相关,其调整理应进行充足的民意吸纳。可以预料的是,民意未必会一致支持目前的改革设想,也不可能齐刷刷地去反对,唯其如此,其多元的利益诉求才会提供全面的改革视角,供有关部门在大胆论证、小心求证、修改后再听证的博弈过程中,获得最多数人的支持与肯定。
  “部门定调”与“民调为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现行休假方案饱受非议,就在于其中掺杂了太多的部门利益考量,而在新一轮改革中,旅游、交通、金融等各部门依然会有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因此需要相互妥协,但如果民众权利这次又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则无论休假方案改革与否,总体都是失败的。
  新休假方案指向民众的休假权,更指向民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没有后者的存在则前者无从谈起。所以,新休假方案不要重走“关门决策”旧路,应当回归“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思路。有关部门应将几套基本设计完毕的调研方案公之于众,欢迎民众对方案进行讨论,边听取意见边修改整理方案,争取更多民意的支持。总之,有关部门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与民意良性互动,保证新休假方案沿着民意轨道前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