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休假方案又是闭门造车?
    2007-10-09    练洪洋    来源:扬州晚报

  【新闻回放】国家旅游局官员透露,现行的休假制度势将调整,有关部门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中重要改变是,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将被纳入法定假日,而“五一黄金周”则有可能被撤销。(见10月8日中新新闻)

  “黄金周”式休假制度遭遇“七年之痒”,终于到了“送厂检修”的时候。其实,该制度缺陷数年前就已凸现——数以亿计的国民同时休假、出游,在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景区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不堪、游客权利受损……以致怨声载道;同时,在崇尚传统文化的思潮下,中式传统节日受冷,也让社会有识之士颇多微词,因此修正呼声日高。
  一项事关全体国民体假的制度,才施行七年就要推倒重来,也算是“速朽”了,令人慨叹。是什么原因导致制度的“先天残废”——决策者政治智慧不足,还是社会变化太快,抑或兼而有之?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与制度的短视与民意不足有莫大的关系。假如制度设计之初,决策者能做到变闭门造车为开门决策,变“拍脑袋决策”为“带耳朵决策”——虚怀若谷,集思广益,顺应民意,这样,制度就会周全一些,实施就会顺滑一些,寿命也就会长一些。
  时过境迁,假设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重新决策,就要吸取教训,做到最好,否则就对不起我们交过的那些“学费”。遗憾的是,新的休假方案还是“有关部门”在闭门造车,暗结珠胎——既没有事先向公众征询、听证,也没有事后公示、听谏,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人大审议通过!立也匆匆,毁也匆匆,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说,七年前当时的互联网不够普及,公民意识不够强烈,决策征询民意操作起来有难度,那么,今天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公民社会,“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事先满足一下公众的知情权,听取一番公众意见,使自己的决策更加完善、可行呢?
  我丝毫也不怀疑“有关部门”的政治智慧,但是,对于事关全体国民的公共政策,无论从权利还是利益的角度上说,都应该广开门户,让公众参与决策,这才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