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制度亟需流程再造
    2007-10-09    作者:张敬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随着第25个黄金周落幕,内地再掀对“黄金周”的存废争议。从“黄金周”实施9年来持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见,长假对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当国人的休假日高度集中到同一时段,旅游景点和相关公共设施的“超负荷”以及随之衍生的连串问题也开始凸显,社会上改革“黄金周”的呼声日高。报道称,国家旅游局官员透露,现行的休假制度势将调整,有关部门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10月8日《中新网》)
  现在看来,现行休假制度的调整已经提上法制进程。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信息,调整后的休假制度将纳入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与此同时,既往的“黄金周”亦有调整甚至取消的可能。笔者以为,这种拟议中的调整其实是对以“黄金周”为核心的休假制度的“流程再造”,公众期望这个更新的“流程”尽快完成。
  从立法本意而言,休假制度的核心应该在于休闲、休息,是一种以法治来保障公民休息权的国家制度。从法定假日的选择看,应该兼顾全球普适性(如周六、周日休息)和民族文化习惯(如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等)。而以“黄金周”为核心的休假制度,是以拉动消费内需的经济要素为基础,又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基本诉求,因而“黄金周”制度既无法满足休息和休闲的公民权利需求,又缺失了传统文化要素。这种过度被功利绑架的休假制度在市场经济初期确有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的功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旅游景点爆满、环保压力增大、公共设施超负荷运转等一系列公共难题。尤为进者,“黄金周”异化了休闲制度以人为本的内涵而成为第三产业竞逐利润的擂台,所以从人的角度看,“黄金周”可谓是苦不堪言。
  在此情势下,对“黄金周”实施“流程再造”也就成为必然。首先,“流程再造”的基础是还原休假制度的法定属性。因为“五一”、“十一”和春节的三天假日是法定的。而所谓的“黄金周”是人为增加的周六周日所形成。其实,只要还原法定节日的本来面目,“黄金周”就消弭无形了。其次,顺应民意将传统节日法定化,给流程挹注文化属性。休假制度是体现一国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承本国传统的载体。如圣诞节假日深烙基督教文明的印痕,如开斋节传递着着穆斯林的文化基因,如果法定假日将中国传统节日排除在外,中国传统节日也就成了没有实质内涵的空洞符号。更重要的是,像清明、中秋这样的节日没有法定节日支撑,孝敬先人和阖家团圆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理念就会逐渐流失,是一种不当的文化内耗。其三,落实全民带薪休假制度。全民带薪休假制度体现了国家的进步、公民权利的平等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现实困窘是,只有少部分人群实际享受到了带薪休假的权利,这种本属平权却造成特权的不公亟需在新的休假制度“流程再造”中得到矫正——即通过立法强制约束、政策设计施行和具体实施者贯彻落实来完成。更重要的是,法律应给全体公民维护休息权的信心和权利救济保障。
  伴随着民意的酝酿,我看第25个“黄金周”的落幕已经算是完成了她的经济使命,现在到了赋予她公民休闲权利和文化内蕴的时候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