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官员透露,现行的休假制度势将调整,有关部门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可以肯定的是,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将被纳入法定假日。而五一黄金周则有可能被撤销。(中新社10月8日)
自1999年国庆第一次推行“黄金周”至今已整整8个年头,“黄金周”已经成为国人业余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近年来,几乎每一个“黄金周”过后,关于“黄金周”的存废或改革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此新闻在各大门户网站一贴出来后,网民关于新休假方案的猜测版本多如牛毛,唯独难觅得有关部门那套新方案的蛛丝马迹。
公众争论的原因很多,焦点主要集中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公众荷包的厚实,出门旅游变得越乏可能。但“黄金周”旅游的过度集中释放,已经对交通、旅游风景区等造成沉重压力,包括一些世遗项目在“黄金周”旅游金钱的巨大诱惑下,重开发轻保护,形势严峻。在今年的第
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故宫、圆明园在内的6项遗产还受到了“黄牌警告”。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急待借“黄金周”外出旅游的公众,却因为乘车难、参观难、住宿难、购餐难、买票难等问题而苦不堪言。
毫无疑问,改革“黄金周”势在必行。至于怎么改,“五一”长假该不该取消这都理应属可以讨论的范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体假制度该如何改革才能最切合公众实际需要。笔者当然应该相信有关部门对这个新休假方案的高度重视,也会进行学术层面的充分论证,但作为一项事关广大民众生活的改革,这个方案似乎没有保密的需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新方案上报人大审议之前,扩大公众深度参与的力度,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呢?比如及时公布新方案,公开听证广纳民意等等。
不能排除,“黄金周”的改革牵扯面甚广,改革面临的争论仍旧可能很多。但与其放着争论不管,待新法实施后面临更多新的争论,倒不如在新法制订过程中,尽可能扩大公众深度参与力度,最大限度地化解争论。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的地方明确规定新法规草案必须进行公示,有的规定必须公开听证。不管哪种途径结果都表明,公众参与的力度越大,也许会因为争论而延长立法时间,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新法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