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私家车言论可信度不大
    2007-09-13    作者:杨耕身    来源:东方早报
  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表示“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副所长赵杰表示“应该控制私人汽车发展”,上述看法现在正被严重地误传为中国将“限制私家车”的政策信号。同时,很多人愤怒地指出,解决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为什么将矛头指向私车而不是公车?这些,从日前很多媒体评论中可见一斑。然而,这样的解读多显偏颇,也多不理智。
  王、赵二人说话的背景,是即将到来的中国首个“无车日”活动。出于对“无车日”之理念的认同,作为这个活动主倡部门的相关人士,这样的说话,哪怕只是应景,都算是一种本能。在气候变暖这个全球公共问题之下,以提高使用代价来抑制私家车的增长,从而达到减排以及环保的目的,已是世界各国政府正极力推行的做法。因此这一句表述,庶几也算是“与国际接轨”之言论。
  我们很多人把王、赵二人的一家之言太当回事了。要知道,他们的说法并不是既定的政策。那些喜爱激动的人们,其实也都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中国,“限制私车”真的值得相信吗?“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也好,“控制私人汽车发展”也好,都必将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并不正面的影响。而这与我国既定的汽车产业政策并不相符。
  我国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开宗明义就是: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明确提出,应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正是在这一政策之下,地方政府才不惜以各种优惠政策,争相引进合资汽车项目。在这种根本追求之下,我们还能相信所谓“限制私家车”的说法?
  事实上,早在2005年的时候,已经有过一轮关于“限制私家车”的、令人关注的舆论鼓吹。但这曾令相关部门高度紧张,以致不得不出面表示,目前提“限制”显然不合时宜。在当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也表示,广州市场没有达到饱和,过早控制私家车数量,反而会影响经济发展。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通过各种政策杠杆“限制私家车”,向大排量汽车征收高额“环保税”等,仍然是别国的事情,我们无须跟着起哄。至于偶有职业或部门背景的人出面说话,也需看得分明,那可能代表未来的趋势,而非现在就要这样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