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之城的嬗变
专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卢映川
    2007-09-05    本报记者:孙晓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北京房地产市场不断有新楼盘推出
  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举行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奥运年轻的脉动已经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输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卢映川说,2002至2006年,是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效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低消耗、低排放的增长模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发展呈现高端化趋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不断改善,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以北京市万元GDP能耗、水耗等指标为例,2005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从2001年的1.14吨标准煤下降到的0.8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从2001年的104.9立方米下降到2006年的44.4立方米;化学需氧气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1年下降35.4%和12.6%。这些指标的变化,反映了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可喜的成效。
  此外,在北京市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和服务主导型经济特征不断巩固。2006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比2001年提高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金融产业、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为7.8%。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这些数据和成绩都表明,近年来北京市的经济社会正在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举办奥运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城市来说,都是一次综合的检验与考试。卢映川认为,通过过去6年的筹办,北京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2至2006年,北京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达到2838.9亿元。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全市轨道交运营线路4条114公里,其中13号线、八通线等60公里分别于2002和2003年正式运营。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共4条115公里。到200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98公里。五环路、六环路、京承高速路一期、二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同时,城区路网结构不断改善。截至2006年末,北京市公共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比2001年末增加5399公里。
  北京市能源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保证了城市能源供给,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能源结构,使得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此外,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从2001年的8座增加到2006年的49座,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02年的89.1%提高到2006年的9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林木率化率为51%,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41天,占全年天数的66%,比2001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
  卢映川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趋向优化,一批有代表性的城市功能区开始形成,金融街、CBD、中关村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王府井步行街、西单文化广场等特色街区,逐步成为体现现代化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北京市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网络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模式被引入城市日常管理中,城市交通管理不断改善,通过实施公交优先,推行公交票制票价改革,公交出行比例由2001年的26.5%提高到30%。建立和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全市食品和药品安全抽检合理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奥运筹备的6年,北京市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展;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广覆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4.1万人、679.55万人、482.2万人、465.3万人,分别比2001年末净增178.2万人、462.9万人、195万人和260.6万人。
  卢映川表示,从就业、收入看,奥运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进而推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过去5年,北京市年均新增从业人员62万人左右,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失业人员再就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5年积极落实绿色奥运的理念,注重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都有了大的飞跃。围绕实践人文奥运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市民素养,进而成为推进首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