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8-29 本报记者:林艳兴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景德镇瓷器中外闻名。新华社记者 章武
摄 | 曾经以偏远落后著称的江西龙南县,从1996年开始面向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如今县工业园已建成7个工业小区,落户企业166家,形成了纺织制衣、五金塑胶玩具、稀土加工应用和食品药品四大主导产业。园区在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税收1.3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大幅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20.6亿元、税收1亿元。 龙南县委书记曾凡说,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龙南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验区。现在仅工业园贡献的GDP和财政收入,在几年前就是整个龙南县的GDP和财政收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勇闯新路,作出了建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和旅游观光的“后花园”的战略决策。 当时的背景是,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战略,中部地区一度处于“东西夹击”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中部与东部的差距急剧扩大,中部缺乏东部的开放优势。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少了西部的开发优势。有人说,中部是“不东不西,不是东西”。 对此,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有一番独特的理解:表面上看,中部地区被忽略了,但东西部开发开放的态势,给中部带来了左右伸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中部不是“东西夹击”而应是“左右逢源”。 当江西人换一种视角和观念审视脚下的这块土地时,发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 ——区位优势。从区位上看,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与武汉南京、上海、深圳、港澳等中心城市相邻近。也就是说,江西处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这三个最具活力、最富饶的核心区的辐射交叉点上,是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四省一市的共同腹地。从交通条件来看,江西至上海、广州、香港的航空时间大约都是1小时,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江西正在打通全部出省高速公路。可以看出,这种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江西承接三个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辐射,并为其配套服务提供了比其他省份更好的地理条件。 ——低成本优势。说起低成本优势,江西人称之为“三低一高”。首先是江西土地、水电的价格比其他省份低,加之劳动力成本低和原材料成本低,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也较低。比如,在江西修建高速公路,每公里2000万元就够了,在浙江和广东修建,都超过4000万元,在上海修建,超过6000万元。江西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只有一些省市的1/2到1/3。其次是江西属欠发达地区,职工收入水平低和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导致劳动力价格低廉。江西的人均工资只有上海的1/3,只有广东和浙江的1/2。第三是原材料成本低:江西建筑材料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黄沙、水泥等价格较低。而且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金属矿产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显然,江西的“一高”,就是投资回报率高。 ——环境和资源优势。如果说前两种优势只是明显而不独特的话,江西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从自然禀赋来看,江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条件较好,其区域生态水平在全国居第六位。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0%,居全国第二位。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面积相当于整个上海市,达5100平方公里,而且没有污染。此外,江西还有丰富的以红色、绿色、古色而著称的“三色”旅游资源。这一切为江西充当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基于“甘当配角”的定位,江西的许多市县实施了战略“转向”。过去一度被视为“劣势”而难以启齿的“三大优势”,如今成了吸引投资者的有效筹码。 几年间,江西省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效应开始显现:2006年底江西全省工业园的数量达到98个。一批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也纷纷踏进江西的大门,江西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2000年-2006年,全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由42亿元增加到4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由139亿元增加到1520亿元,上缴税金由5亿元增加到95亿元。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使江西经济发展不断提速。2001年-2006年全省GDP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8%、10.5%、13%、13.2%、12.8%和12.3%,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