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
    2007-08-22    本报记者:王炤坤 吕晓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山西神龙沟秋色。新华社 发

  长期以来,山西为全国提供了大量优质、经济的煤炭和原材料,但也因此付出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代价。为了重现山西好风光,山西实施了几大生态治理“战役”:“壮士断腕”还“蓝天碧水”;治理塌陷建农村和谐;绿化造林现秀美山川。
  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等高污染产业是山西的经济支柱。根据2005年的统计,山西省大气环境质量全国倒数第一,长期高强度的采煤也使山西省矿区大面积采空,山西因此成为“污染大省”和“塌陷大省”。“我们决不要虚假的、污染的、‘带血’的GDP,决不要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GDP,山西要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建设生态中求发展,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2006年召开的环保大会上向全省这样承诺。
  为了根治污染,山西省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全面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战略,11个重点城市和32个县(市)的主要负责人是“蓝天碧水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目前,除了国家列入监测考核的城市外,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从2007年开始,这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排污总量指标完成情况将正式进行考核,山西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实现县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省份。
  在环保治理上,山西省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实施了“壮士断腕”的手段。煤焦产业大县(市)孝义市24个焦化项目被关停,襄汾县13座违法建设的小高炉被推倒,省会太原因空气质量形势严峻被通报批评,20台小火电机组被彻底关闭,上百台机组受到相应处罚,23个不符合环评的重大项目未获批准,173家被列入“末位淘汰”的污染严重企业被关闭。
  山西省因长期煤矿开采形成的煤矿采空区达5000平方公里。2006年,山西把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作为政府人民群众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山西省政府本着“一户不少,一人不落”的原则,从去年开始,投资68.66亿元,开始安置受灾居民18万户60多万人。今年,山西省开始对全省676个采煤地质灾害村进行集中治理,政府拿出11.9亿元对首批201个村庄进行治理,解决4.8万户17万农民的住房安全问题和饮水困难,搬迁、修缮、打井、造地和复垦等治理工程到年底全部完工。
  山西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山西森林资源现状令人堪忧。据2000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复查数据,山西省森林面积为312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3.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如果加上1410万亩灌木林,全省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9.2%。虽然基础差,但山西造林的潜力很大。全省山区丘陵占80%以上,林业用地占到国土总面积的44.11%,除去现在的森林、灌木林地以及这几年栽种的未成林造林地,还有大量的荒山和沙化地可以造林,城乡绿化潜力也很大。
  为了还山西青山绿水,山西省把造林绿化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大事来抓,2006年启动了六大造林绿化工程。2006年,山西省财政在保证林业部门正常经费增长的基础上,决定每年增加造林专项资金3.55亿元,专门用于地方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为解决晋西北干旱造林难以成活的问题,省里又拿出1169.6万元,为39个县配备了86辆专用浇水车。通道绿化作为六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上半年,山西省就完成造林308万亩,其中用于身边增绿的省级造林绿化工程达到32.49万亩,通道绿化作为去年和今年造林绿化六大工程的重点,完成2万公里。到目前,山西省境内现有的1931公里高速公路已经全部高标准完成绿化,76%的一、二级公路也实现了通道绿化,全省高速路,一、二级国省道,县乡道路和通村道路共实施通道绿化2万多公里。去年以来,平川城市在周围开始建设环城林带,67个山区县城也普遍开展了环城市绿化工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