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8-17 本报记者:吕雪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藏原羚奔跑在黄河发源地。摄影/本报记者
侯德强 |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文化以及公共服务的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还有1/4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需要政府的救助。“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让民众过上幸福的生活。”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说。 但是,同时,青海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这是最大的省情。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大通河等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塔,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对世界和全球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青海省政府对生态保护非常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按照中央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加快发展。近年来实施了退牧还草、人工增雨、禁牧禁渔、草原鼠害治理等生态保护和治理项目,对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采取了保护、治理、管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促进了生态的自我修复。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等高层领导多次表示,青海省将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哪怕牺牲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也要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的生态安全、气候安全做出贡献。 近年来,青海省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三江源地区,青海省提出了“不开采,不考核GDP”的方针。截至目前,青海省政府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考核三江源地区三个州的GDP指标了。而对于资源富集又处荒漠区的柴达木,主要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前,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初步构建起循环型产业链,主要包括“油气—盐化工”产业链、“煤—焦—盐化工”产业链、“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产业链和“铁矿—焦炭—钢铁”产业链。 “青海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青海省政府高层领导态度坚决。 青海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两个工业带,一是省会西宁及“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二是格尔木及格尔木所辐射的柴达木盆地地区。西宁作为青海的省会,有200多万常住人口,占青海省总人口的40%。西宁市对于市内工业一直有着较为严格的污染控制。西宁经济开发区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也是要“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生态是政治任务,改善民生是当务之急。”青海省还在极为有限的财力中拿出资金,着力构建覆盖全省城乡的全面社会救助体系,“小财政、大民生”为共建和谐青海添砖加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