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住房难题需更多调控智慧
    2007-08-16    作者:周荣祥    来源:证券时报
  国务院日前公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正式确立。意见在建立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如果政策能够得到有力执行,那么中低收入家庭或可额手相庆。
  但即使如此,住房难依旧是个问题,更多的中等收入者还需惨淡面对疯涨的房价。在房价高企的今天,大半普通工薪阶层已是无力购房,而与此同时,多位官员以及各种机构也纷纷表示,房价仍将继续上涨。因此,房地产调控必将继续。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日前表示,下半年政府极有可能会继续出台一些调控措施。而从意见中的“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等描述来看,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指日可待。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再次掀起调控风暴能否告别此前“且调且涨”的局面?从“国八条”到“国六条”,政府已经出台了太多政策,但如果从房价有没有下跌这一标准来衡量,那么无论是限制外资炒房、确定中小户型结构比例、限制二手房交易还是征收土地增值税,这些政策均以失败而告终。
  事实上,政府部门屡次强调,房地产调控并不是要房价下跌,只是希望其能稳步上涨。这显然与老百姓所理解的“调控即意味着调房价”这一目标相背离,而确定如此调控目标的背后则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资金链骤然断裂,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度破灭,使得银行背负了巨额的呆坏账。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当时泡沫最盛时,银行被套牢资金高达6000亿元。而央行在《2006年金融稳定报告》中则首次以专栏形式对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作出预警。
  最近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危机更是打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中认为“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神话,因此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那么,国内银行也将面临类似美国次级债危机的风险。事实上,目前国内多家银行正不约而同地提高了买房首付的比例。
  因此,在解决老百姓住房这一民生问题与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之间,政府正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在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政府只能寄希望于房价涨得慢些、再慢些。
  剖析中国房价不断上涨原因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人口因素、社会发展进程还是人多地少,乃至“居者有其屋”这一文化传统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如果不从供应上着手,而是一味遏制需求、打击投机,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更多的需求和投机。
  一位房地产业资深人士曾私下告诉记者,房地产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他告诫记者:“如果想买房,一定要趁早买。”伴随着近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从1998年的不足10亿,到2005年的超过5000亿,问题实质一目了然。
  回看《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并规定建设资金来源,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得解。如果以此类推,加大土地供应,降低土地出让金,坚定市场信心,商品房房价继续上涨还会继续吗?因此,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需要的是政府更大的决心和调控智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