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约会
两岸交流再彰“福建优势”
    2007-08-15    本报记者:涂洪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最近距离仅130公里;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台湾文化、风俗、习惯与福建相近、相形;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往来频繁,在闽台资企业位列全国前茅。
  进入新千年后,福建对闽台关系作出“五缘”、“六求”的精准概括。即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两地在经贸合作、交通联系、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载体建设等六大方面大有可为。
  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及其团队曾对福建进行长期研究,在谈到闽台关系时,他表示:“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之一,在和谐发展、和平统一、和平崛起的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福建正因其特殊位置而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来自台湾的糕点师傅在第九届海峡经贸会期间制作展示台湾名点——台湾爱饼。   发模特在第九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期间走秀。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先行先试:福建对台优势借机发力

  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每个月都作一次关于闽台交流动态的“大事记”,在6月份的统计中记者看到,短短一个月,由两地人士共同参与的各类论坛、联谊会、研讨会等接近40余次,其中单6月1日一天,就有四批福建官员、学者和工商界人士应邀赴台交流。
  福建省台办主任邓本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地位特殊,态势良好”概括当前闽台交流的总态势。言及福建在对台工作中的特殊地位,邓本元表示:“中央赋予福建对台工作许多‘先试先行’的政策措施,把重要的对台活动安排在福建,把重要的工作交给福建办,把重要的对台政策措施首先安排在福建实施。”
  令人瞩目甚至羡慕的是,最近几年来,中央和国家部委出台的一些列重大对台措施中,福建都身处其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中宣部牵头在泉州建设目前全国惟一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化部决定把福建建设成为国家级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国家批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表示,对台工作“先行先试”对福建意味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曾经作为对台“前线地区”的福建,要努力构建和打造对台交流的“前沿平台”,一方面积极服务于国家统一大业,一方面加快加强两岸产业对接与经贸合作,实现经济腾飞。
  借助“五缘”优势和政策东风,“台海”牌成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台湾已成为福建的第二大吸收外资来源地、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一项调研显示,当前台商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并逐渐趋向行业整体性转移。目前台商在闽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有23家,其中一亿美元以上的有两家。投资方向逐渐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精密仪器、电子、石化、汽车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并涌现了一批如华映光电、冠捷电子、东南汽车、灿坤电器等优秀骨干企业。
  来自上半年的经济统计数字表明,福建全省今年吸收台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省新批台资项目273项。按历史可比口径,上半年福建省合同台资18.08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实到台资10.4亿美元,同比增长31.4%。与此同时,闽台贸易额达到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6.5%。

茶农在由台商林圣光夫妇投资的茶园中采摘春茶。

海峡西岸2007年台胞青年夏令营在福建漳州开营。

农业合作:闽台经贸合作的华彩篇章

  闽北邵武市大埠岗镇有一片占地两千多亩的葱绿果园:台湾蜜雪梨、阿里山翠桃……每年夏天,这里的奇花异果都会吸引不少游客。这片果园还有另一个名字——嘉德综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01年,台商吴龙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庄园梦”。短短几年,这个原先杂草丛生的旧农场变成了花果飘香的现代农业试验园区。据其助手赵许彪介绍,目前园内试种的30多个品种已有14个取得成功。最近,园区又引进400多只波尔山羊。在建设休闲农业园区的同时,公司还准备着手兴建万头规模的肉牛羊屠宰加工企业。
  嘉德农场的今夕对比是闽台农业合作历程的一个缩影。1997年7月,国家批准福州、漳州设立了全国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揭开了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大幕。2005年实验区扩大到全省,成立了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经过10年来的不断发展,闽台农业合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成为闽台经贸合作中最赏心悦目的段落。
  据统计,扩区两年来,福建共计新批农业台资项目227个,合同利用台资3.67亿美元。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957个,合同利用台资24.8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
  可喜的成果还在于合作质量的飞跃。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占到福建省农业利用台资项目的47.7%;台资农业企业成为福建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力量;福建亦成为台湾水果等农产品“零关税”进口大陆的重要集散地,单是今年1至5月份,全省进口的台湾水果就达862吨,超过去年的进口总量。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到今天,其范畴已是涉及农林牧渔的大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升级,已初步形成互利互惠的共赢局面。”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论生说。
  两岸农业合作的成果有赖于福建上下的积极作为,在落实对台农民优惠政策措施方面,福建堪称一马当先:率先进口台湾水果;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的实施;率先启动对台湾农产品紧急采购;率先设立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率先设立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等。
  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表示,通过交流合作,台湾农业提升了福建农业的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扩大了福建农产品的出口能力,改善了福建的农业结构,有利于传统农业的转轨和新农村建设。

  台湾水果深受内地顾客喜爱。新华社
人文经济:和谐思维下的发展新路径

  由于历史投入欠账多,资源相对匮乏、发展腹地有限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总量和发展规模迟迟未见质的提升,作为东南沿海开发、开放较早的省份,福建近10年来的发展历程却透露出几丝边缘化的尴尬意味。
  台商对闽投资的曲线变化印证了这种尴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福建一直是台商在大陆投资布局的重心地区,但随后,福建在台商投资大陆热点地区中的排位不断下滑。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福建吸纳台资所占总体份额已从1991年的32%降至3.8%,10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福建的失落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特征和现实因素,但其发展起伏却昭示出: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靠优惠政策和局限于省份经济模式,对于资源禀赋并不算突出的福建而言已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为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有更大作为和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2004年初,福建适时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一东接台湾,南北承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规划引起全国瞩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历史文化逻辑,海西的历史使命在于对台,目标和终点是海峡经济区。”王毅说,“闽台文化一脉相承,两地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上的类同是福建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人文经济和人文生态产业将成为推动福建未来发展和两岸融合的着力方向。”
  据福建省统计局资料显示,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截至2006年,福建全省累计接待台胞699.5万人次,年均增长21.1%,占大陆接待台胞总数的1/5,居全国第一。2004年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正式开通,2006年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人数更突破两万人。
  此外,近年来闽台以妈祖文化为中心,以学术为导向,以血缘、宗亲为纽带的两岸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闽台交流从单向、个别交流逐渐发展到双向、有组织、有计划的交流,并朝着大规模、宽领域、高层次方向发展。整个“十一五”期间,福建共派出57批文化组团、1401人次赴港澳台开展文化交流,接待港澳台文化艺术团组138批、567人次来闽交流。
  “以文化促经济、以民间促官方,以和谐促和平,推进海峡两岸大宗教、大旅游、大教育、绿色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和高人文附加值产业的发展,福建未来的政经走势值得各方期待。”王毅说。

  相关稿件
· 福建石狮市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欲结盟上市 2007-08-14
· 瑕瑜互见的细节 从早餐、房价、报贩看福建 2007-08-13
· 福建:“中国麻竹之乡”走出大山 2007-08-10
· 福建省推进沿海港口“两集两散”建设 2007-08-10
· 福建全力防抗“蝴蝶” 200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