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立 因港而兴
    2007-08-15    本报记者:项开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部热播的《船政风云》,再现了中国船舶工业发源地之一的福州马尾港的坎坷往事。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要将天然深水良港福建三都澳建为东方大港。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海岸线长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可建20万吨大型超深水泊位岸线40多公里,这在全国独一无二。与优越的港口资源相比,一个令福建人尴尬的现实是,福建至今没有一个港口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前10名,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仅占全国沿海港口总量的5.3%。
  2004年底,福建省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几年的探索,“海峡西岸经济区因海而立,因港而兴”正成为福建省上下的共识,以“港口经济”为龙头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海峡西岸经济区因海而立,因港而兴”正成为福建省上下的共识。新华社发
“逼”出来的外向型经济

  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两个省份之一,福建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的先发优势逐步弱化,在全国区域经济竞争排序中位次逐步后移。2006年,福建省实现生产总值7500多亿元,居全国第11位。
  一些研究人士认为,福建改革开放初期的先发得益于特殊的政策优势,当开放大政由东南沿海逐步推向全国之后,福建的区位劣势开始显现,发展步伐渐趋缓慢。“当时福建最大的劣势是交通,长期的基础设施欠账让福建的发展局限于一省之内,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聚集要素资源,先发的开放政策与封闭的区位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说。
  受武夷山脉阻隔的福建,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素有“闽道更比蜀道难”之说。进入21世纪,当不少省份开始大建高速公路时,福建却因三倍于内陆地区的造价而进展缓慢,直到2004年底,福建省的高速公路里程才突破1000公里。到2006年底,福建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29公里,这一水平甚至落后于不少中部省份。
  受陆上通道的制约,福建成了两大三角洲之间的“发展洼地”,向海发展成了惟一可行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走出了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外向型依存度从开放之初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70%左右。
  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外向度的重要观察指标,今年上半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达338.98亿美元,增长16.7%。多年来,一批外商投资企业成为福建出口大户,其出口占到了全省出口总额的60%左右,而加工贸易在全省出口中占到了一半的份额。观察这些出口大户不难发现,原料、市场两头均在外,临海带来的外贸便利是它们落户福建的重要原因。
  福建是个资源稀缺省份,目前一次性能源自给率仅为40%,粮食自给率也徘徊在50%左右。资源短缺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未来福建“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据统计,现在福建省95%的外贸货物、90%的国内集装箱货物和75%的大宗进出省货物都是通过港口码头装卸运输的,港口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网络

  “福建的优势在海,从2004年以来,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发展思路开始确定。”福建省交通厅副厅长马继列说。
  2006年9月公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提出,中国沿海今后将形成五大港口群,其中东南沿海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福建沿海港口,服务于福建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记者从福建省交通厅了解到,近期福建省正强势推进“二集二散”建设,力争在福建形成厦门、福州两个主要集装箱干线港,湄洲湾、罗源湾两个散货转运中心。
  进入“十一五”,福建港口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2001年到2006年间,福建港口建设投资从5.8亿元增长至54.5亿元,年均增长65.7%,六年间全省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2007年福建的港口建设投资将达58.2亿元,续建48个项目,新开工20个项目,新增泊位23个,新增吞吐能力3186万吨。
  2004年底,铁道部与福建省签署纪要,计划用不到七年时间投资1000多亿元,基本建成福建铁路“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东南沿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桂章不久前表示,温福铁路将于2008年底铺通,福厦铁路于2009年底开通运营,厦深铁路、向莆铁路也力争于年内动工。到2010年,福建省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七个,铁路正线里程达到25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于港口经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正加快推进罗源湾、江阴港、湄洲湾等港口铁路支线前期工作。
  几年来,福建省全力推进“两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综合运输通道,其中四横分别以宁德港、福州港、湄州湾港、厦门港为起点,建设东西横向高速公路主通道,向中西部省份延伸。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县城和重点旅游景区一小时内上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进出省通道增至20个以上。
  马继列说:“不与港口相贯通的福建交通,其效益甚至还不如内陆省份,福建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大格局指日可待。”

向内陆延伸的经济腹地

  “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发展,就必须向内陆省份拓展其经济腹地,福建优越的港口资源也需要更大的经济规模来实现其潜在价值。”王开明表示。
  2006年,厦门港和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400万标箱和100万标箱,位列全国第7位和13位。但受经济规模的限制,福建港口的作用尚无法充分发挥,目前福建每年新增集装箱生成量仅为80万标箱左右,今年集装箱生成总量大约为700万标箱,远不能满足现有港口的吞吐能力。
  8月3日,龙厦铁路在龙岩举行全线开工动员大会,该工程通车后,厦门与闽西龙岩的旅程可由四小时缩至一小时左右。届时,江西赣州也将实现与厦门港的铁路贯通,火车运行时间将在五小时以内。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福建拓展经济腹地、发展港口经济提供了可能。2007年1月1日,福建省出台了《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暂行规定》,中西部地区利用福建港口进出口货物将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006年底,一个由福建省副省长李川带队的招商推介会在江西南昌高调举行,推介的对象正是福建的港口。在今年的“泛珠洽谈会”期间,福建省在“泛珠经贸论坛”上专门做了海西港口推介,福建省交通厅还组织了沿海六家港务局在长沙召开海峡西岸港口湖南推介会。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石化、中铝、中远等大型国企把一批大项目投在了福建,而吸引它们的正是福建的港口资源。2007年6月,中国东南最大的铝加工基地——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工程项目在福州奠基。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肖亚庆表示,之所以选择福建,正是看中了福建的港口优势。依托福州江阴港、湄洲湾等港口,临港工业正成为福建工业的新亮点,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福建LNG项目、泉州造船厂等一批大项目正依港而起。
  有人说,如果没有港口的发展,福建只能是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通道而已。马继列表示,作为海西港口的战略定位,不仅要为福建本省服务,还要为中西部省份服务,为台湾货物进出大陆服务,要立足发展成为大陆面对亚太、面对海峡东岸的一个门户港。

  相关稿件
· 福建电网实现省内直升机输电线路巡检[图] 2007-08-14
· 福建石狮市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欲结盟上市 2007-08-14
· 瑕瑜互见的细节 从早餐、房价、报贩看福建 2007-08-13
· 福建:“中国麻竹之乡”走出大山 2007-08-10
· 福建省推进沿海港口“两集两散”建设 200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