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不可怕 收入差距扩大才可怕
    2007-08-14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7月份CPI5.6%的数据等于把央行和国家统计局放在火上烤。但双方的态度在表明同一件事,5.6%不可怕。
    央行的主要职责是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的观念深入人心,面对如此骇人的数据,人们有理由认为,央行会出台紧急措施比如取消利息税、连续加息、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等,保持民众的消费信心。
    但央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节奏快而步幅小,导致实际负利率情况没有改观。央行的第二季度货币运行报告虽然提示了通胀上升的风险,却没有表现出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的急迫性。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他在接受采访时对于数据的解读,与其说是提示风险,不如说是对于目前经济形势小贬之下的颂扬。
    首先,姚景源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突出特点有三个,第一是经济运行平稳较快,第二是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第三是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表现在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1~5月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1%三个方面。全社会投资同比虽然增长25.9%,但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9%,消费同比增长15.4%,比去年同期加快2.1%。投资与消费同步增长,且消费增幅大于投资增幅,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可以说没有比这更美妙的经济环境了。
    其次,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利益格局,是好事。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其中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884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30元,106元是由于价格上涨,占了82%。姚先生给通胀下了一个定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现在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应当说是大体平衡”,所以通胀不过是杞人忧天。
    姚先生的看法并不新鲜,实际上代表了主流派的观点。有很多人认为,在经济效率急剧提升的后工业化时代,结构性的物价上涨不足挂怀。事实上,同一种理论也为中国股市的狂飙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由于次级债危机使得各国加息周期骤停,客观上导致人民币不可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枝独秀大幅加息,政策会在小幅加息与小幅升值之间来回摇摆。
    既然监控的600多种生活必需品基本都处于供大于求状态,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有。那就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加剧中国的贫富差距。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收入差距扩大意味着社会的脆弱度增加,据林毅夫教授测算,如果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10年后中国的城乡差距将高达4.1∶1。
    所谓粮食价格上涨的收益会落入农民的口袋在很大程度上是臆测。从年初对粮食上涨的追问变成对中储粮高价的声讨,到此次的猪肉帐本,揭示的是农民养猪成本的提高,以及相比打工而言,农业收益的下降,都说明中国的小农经济收益之低、效率之差已没有吸引力。半年获得106元的涨价收益,比去年增加8%左右,是一个让人难堪的数据。消费数据上升固然令人欣喜,但应该看到奢侈品与住房消费大幅增加,反而会抑制一般性的消费需求。
    由通胀导致的新型财富分配形式,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失衡,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可怕的风险。被短期投机思想所主导的货币增发行为,对于大企业与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盲从,对于正在变化的城市化过程出现的新群体缺乏应对之道,使5.6%的数据变得难以承受。
  相关稿件
· CPI冲高,股民心跳加快 2007-08-14
· CPI持续上升应高度重视 2007-08-13
· 发改委限提价为CPI降温 2007-08-01
· CPI上涨3.2%=宏观调控来临吗? 2007-07-20
· 完善储备制度比加息更能平抑CPI涨幅 200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