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亟需“跳龙门”
截至2006年底,我国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774万件,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合资过程中品牌商标权流失的现象特别严重。中国品牌屡遭外国公司抢注,据统计,中国的500个知名商标,46%没有在美国注册,很多的知名商标没有被承认
    2007-08-07    陈丽娟    来源:国际金融报

  8月3日,一场中国民族品牌大讨论在呼和浩特展开。官员、专家、企业界人士会集2007年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就“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问题一一发言。其中民族品牌的弱势地位和商标权的流失,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品牌滞后成发展软肋

  “中国自主品牌发展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障碍。”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会上开明宗义。宁夏自治区副主席张来武也坦言:“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处在国际化分工链条的底端,发展到今天,我们想升入高端,这就迫切需要民族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近年来,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名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超过25%。然而在每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100个品牌中,却从未出现中国品牌的身影。“品牌”正在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一座大山。
  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王齐国对此指出,“我国国内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以上的企业没有商标。这就是中国品牌的现状。试想,一个连最基本识别标识都没有的企业怎么能够做成品牌?”
  “由于没有品牌,虽然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壮大,但效益并不是很高。”商务部产业司副司长周世杰表示了他的忧虑,“中国有170多类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却很少有世界水平的名牌。我们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眼见着我们提供大量土地、矿产资源、劳动力,甚至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换回的不过是廉价血汗钱,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贴上国外的品牌,外国人赚取的利润又何止我们的一倍两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对此痛心疾首,他认为,品牌的价值是以企业创新和研发为支撑的,归根到底,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含金量。

品牌流失触目惊心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虽然截至2006年底,我国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774万件,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合资过程中品牌商标权流失的现象特别严重。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另外,年产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
  吴汉东在论坛上告诉记者,商标权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国商标战略的问题。然而目前中国品牌屡遭外国公司抢注,据统计中国的500个知名商标, 46%没有在美国注册,很多的知名商标没有被承认,比如说同仁堂在日本,青岛商标在美国,竹叶青在韩国纷纷被抢注,联想海尔被多个国家抢注,在过去的三年间,由于上百抢注造成的直接损失2亿美元。他指出,过分依赖OEM(贴牌生产),忽视自我品牌创立;跨国并购中民族品牌流失严重;中华老字号岌岌可危,已是当前中国民族品牌的三大痼疾。

商标价值被忽视

  中粮集团总法律顾问刘烈东也表示,在与外商合资合作的过程中,我国许多企业往往把目光投入到外商的资金和技术上,而忽略了另外一个杀手锏,即商标。据他介绍,目前我国企业在合资中,对商标权的处置往往采取将商标作价入股、将商标有偿转让给合资合作企业使用,或中方商标不进入合资合作企业,而合资合作企业使用外方商标等形式。粗看中方商标并没有流失,或作价入股,或使用权有偿转让,或不进入合资合作企业。但仔细分析,这些商标价值体现都极为有限,影响在悄悄消逝。
  他强调,现在一方面社会各界大力呼吁创立中国民族品牌,而另一方面则有越来越多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中国商标,在引进外资中被外国商标所削弱、所取代。防止我国企业商标权在引进外资中流失,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一方面企业必须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立法,完善商标评估制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