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仓”屡创新纪录
    2007-08-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黑龙江垦区飞机航化作业。
本报记者:孙英威 摄


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粮库。
本报记者:孙英威 摄
  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连创纪录,“粮仓”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位置越来越重要。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近五年来,黑龙江省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890多亿公斤,按人均年消费240公斤粮食计算,这些粮食可供全国3.7亿人消费一年。
  2002年以来,中央政府和黑龙江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力度,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亿公斤大关,之后连续三年稳定在300亿公斤以上,2006年更是达到378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保护农民积极性。黑龙江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软肋”建设。目前,全省已形成以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为主的水稻种植带,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为主的大豆种植带,以绥化为主的玉米种植带。
  绿色食品大省地位进一步确立。五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至2006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1054个,比2001年增长2.8倍;2006年,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4150万亩,比2001年增长三倍。绿色食品认证个数、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在连续三年增产增收基础上,黑龙江省明确提出以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去年,这个省安排了35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实施十弱县科技致富项目98个,建设市县和乡村农业科技示范区1240处,免费向农民开放,千余名农业专家在县市35处“专家大院”全天候服务农民。
  为形成覆盖广大农村的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群,黑龙江省积极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2006年,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500个,实现销售收入665亿元,为城乡居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5万个。北大荒集团、黑龙江乳业集团等企业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6000万亩,带动农户185万户。
  为帮助种粮农民增产增收,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多渠道帮助农民销粮。在“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和“丰歉互相保障,同等条件优先”的原则下,这个省与京、津、沪、浙、苏、闽等10多个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顺畅的销路给粮区农民吃了“定心丸”,也为全省粮食稳产高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保证。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这个省通过铁路运往省外的粮食达778亿公斤,平均每年近200亿公斤。2006年,黑龙江省位列全国粮食净调出的六个省份之首,通过铁路销往省外的粮食达213亿公斤。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