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吉林现象”引各方关注
    2007-08-01    本报记者:李凤双 褚晓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因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出现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东北现象”。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曾经市场不败的东北玉米、大豆等“铁杆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被经济界人士称为“新东北现象”。无论是“东北现象”还是“新东北现象”,吉林省都是最典型的区域。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以来,一度僵化的吉林经济板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吉林已经渡过了老工业基地最艰难的“冰川期”,内生活力迅速集聚和迸发,长期困扰吉林经济的深层次障碍开始“破冰之旅”。
  逐渐走出“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的吉林,发展的累积效应不断释放,良性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按可比价格计算,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近五年年均增长11%,特别是近两年连续高速增长,去年增长15%,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上半年,吉林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正在步入一个“更好更快”的新的发展阶段。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1.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9.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4.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地方级财政收入平均增幅六个百分点,创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同期收入最高水平。吉林省高层领导认为,这是一个“好得出乎意料”的数字,也是吉林多年来没有出现但却梦寐以求的指标。
  近年来,国企改革的“吉林模式”、投资增长的“吉林速度”等频频见诸媒体,玉米价格的上涨、生猪价格的上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竞争加剧,使吉林屡成国人关注的焦点。不久前,中央党校一位负责人在吉林考察时感慨地说,吉林近两年的发展可以称之为“新吉林现象”。
  相关稿件
· 吉林省长春定点销售盐酸曲马多等药品 2007-07-30
· 吉林投资17亿元建农村泥草房安居工程 2007-07-23
· 吉林干部群众建议给母猪饲养户发“补贴” 2007-07-20
· 吉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07-18
· 吉林省前5个月劳务收入近百亿元 200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