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高端优势产业
    2007-07-25    本报记者:徐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作芯片点样准备。
  本报记者:刘海峰 摄

  天津一汽丰田的成品车生产线。本报记者:刘海峰 摄

  滨海新区一年一度的大型车展。本报记者:杨宗友 摄

  在经过4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天津市今年上半年经济稳定增长,第二、三产业发展更为均衡,滨海新区对天津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有研究表明,京津冀各主要城市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专业分工与竞争并存的格局,天津要在区域合作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就要优先发展高端产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介绍说,天津市今年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增速相差缩小,产业整体格局更加均衡,开始表现出稳健的双轮推动增长格局。
  卢卫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天津市已经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冶金工业石油套管和钢管、化学工业、汽车、中医药和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天津需要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的调整。
  卢卫说,天津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密不可分。
  滨海新区对天津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源于一些大工程和大项目: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开始施工,百万吨乙烯项目土建全面施工,渤海化工、钢管公司、天铁等项目投资增速大幅提高。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多被概括为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但经过长期研究之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分析认为,上述概括和认识并没有真实反映该地区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实际。
  刘刚介绍说,以京津冀地区5个有代表性的优势产业——医药制造、通讯设备、交通运输、黑色金属和化学原料为例,在与全国2006年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比较中,北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医药制造,天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产业分别是医药制造、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而河北的优势在于交通运输、黑色金属和化学原料。这说明京津冀内部表现出一个初步的专业化分工格局,而此格局是建立在各城市资源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刘刚率领的“京津冀协作联合调查组”分别对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和唐山及曹妃甸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与大的行业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不同,京津冀地区各主要城市之间,在更微观的层次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和适度竞争并存的格局。这种产业发展格局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的基础,但行政干预过强、体制创新不足和市场配置资源基础相对薄弱,仍是制约该城市群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刘刚分析认为,从动态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产业演进表现为以重化工化为特征的专业化发展趋势。这一演进趋势并不是内部竞争造成的,也难以用行政干预来解释,更多地表现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新兴工业城市产业发展中竞争和带动双重影响的结果。
  刘刚认为,产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进要求天津的产业发展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如果天津不能在整个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中主动地起到引领作用,仅仅是被动地跟随,则会付出与上一轮产业调整一样的沉重代价。因此,天津应主动发展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优势产业,在产业高端化发展中寻求突破。
  天津要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在产业发展上就应当着眼于高端、高辐射和高渗透产业链环节的发展,这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还要包括重要产业的研发环节和销售环节。这样才能在保证天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
  卢卫说,国家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要把天津建设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要建设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应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这对各城市来说都会是利大于弊。同时,天津还要在产业融合中同时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专家们建议,天津重要产业的企业要走出去,积极整合京津冀的资源,通过整个产业链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各项优惠措施,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走出一条天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