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走到十字路口 造“航母”还是继续造“纽扣”
    2007-07-25    本报记者:李亚彪 裘立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小的纽扣曾代表了“浙江制造”的一个时代,相对于老工业基地以“重”、“大”为特点的制造业,“轻”、“小”曾把“浙江制造”的牌子打到了国内外。但是,纽扣还要造多久,要不要造“大家伙”?“浙江制造”近年来在争议声中,走到了需要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

    一位女工正在雅戈尔集团的制衣车间内工作。本报记者 王定昶 摄

“浙江造”是廉价的代名词吗

  从皮革、玩具、纽扣、拉链、打火机到低压电器,浙江传统的制造业中大多是这些许多地方不屑于生产的简单小商品。而事实上,浙江现有产业群的竞争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来源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上,小商品的低价格与大批量让浙江人赢得了大市场。
  一些学者认为,小是浙江制造业的优势,浙江没必要去造“大家伙”。一个纽扣成本2分钱,只要卖0.1元,利润率就是400%。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温州家庭企业一年平均投入一元产出可达10元,而不少大的国有制造企业投入10元,却只能挣一元。
  “将来继续造小的还是学造大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中都有争议。”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盛世豪说,“轻与小都不是问题,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源源不断,关键是档次低。”“浙江制造”与生俱来的价廉物美特点,其背后隐藏的是产品屈居国际市场垂直分工的末端,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而过于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又屡招倾销之嫌。其结果就是,占有产品研发和销售优势的成熟企业分享了“浙江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绝大部分利润。

“结构之痛”催生“结构之变”

  半个月前,搞出口服装的郑斌陷入烦恼之中。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直接把公司准备出口到欧洲的数千件衬衫的利润“蒸发”掉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浙江制造”中传统的服装、家具、鞋类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商品冲击较大,而箱包、灯具等主要出口产品也没有幸免。
  事实上,浙江省产业结构“轻”的特点十分明显。即使浙江的重化工业,由于绝大部分是普通机械制造零部件产品、石油化工的下游产品等,也受制于上游产业。
  当年的浙江经济占过“轻”的便宜,现在开始吃“轻”的亏。产业“结构之痛”开始催生“结构之变”。为了改变制造业“低小散”的结构,浙江省一度发布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的目录。早在2003年,浙江就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在产业发展架构中,丰富了“浙江制造”的内容,不但提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以“轻”为主的优势产业,还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努力发展汽摩配等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今年的浙江省党代会又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建设目标。

“文化创意时代”来临的机遇

  对于今天的浙江来说,造“航空母舰”还是继续造“纽扣”的争论意义已然不大,一个地方缺了任何一头,都不算是成熟的产业结构。浙江省经贸委主任丁耀民认为,关键是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
  今年以来,“文化创意风”悄悄登陆浙江,正为“浙江制造”带来新的机遇。6月中旬,浙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吸引了无数浙商的眼球,会上传来信息,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00多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英美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我国面积最大、配套最完整的创意产业经济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在杭州成立,而此前已有A8艺术公社、西湖创意谷等小规模创意产业园在杭州崭露头角。包括杭州萧山区在内的地方政府,开始在财政、融资及补贴等方面给予创意产业更多政策优惠。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浙江开始走“创意立省”之路。
  创意产业已经让浙商吃到了甜头。生产厨具的宁波欧琳集团把德国一位从事厨具卫浴产品设计的专家请来,担任总设计师。由这位德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采用竹皮做饰材的整体橱柜,因其天然环保和“中国元素”,在一些展会上引得不少国外客户“追捧”。
  目前,“浙江制造”正在拿到包括定价等在内许多话语权,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就是一个表征。据浙江有关部门透露,今年还有可能发布中国纺织品绍兴指数、中国精细化工产品余姚指数。创意时代的来临,无疑让“浙江制造”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赢得更多尊重。

  相关稿件
· 浙江省公车采购排量突破“国标”引发争议 2007-07-23
· 浙江省茶叶出口大面临“外忧内患” 2007-07-23
· 浙江部分“调剂商行”成问题商行 2007-07-23
· 浙江:对种粮农民补贴实行“一折通” 2007-07-20
· 迎接党的十七大系列特别策划•浙江篇 天津篇 200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