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减税旨在促进“又好又快”
    2007-07-23    胡俞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民经济尚未改变过热趋向     ●“三过”问题仍影响稳定发展
    ●经济中结构性矛盾越发凸显     ●仅仅依靠货币政策难以治本

    2007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同时,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从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央行此前两次加息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国民经济向过热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央行加息等货币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就在央行此次加息的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我国经济增长在上半年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局面。快,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上。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5%,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12年同期新高。好,体现在消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大幅增加。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幅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同时,消费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说明国民经济增长正在逐步由投资推动向消费拉动过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三过”问题,即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快、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这成为了当前制约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负面因素。其实“三过”反映了“一过”——流动性过剩,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在不断恶化乃至趋向泛滥,由于流动性的过剩导致CPI等价格指标存在上行压力,整体经济面临着恶性通货膨胀的威胁。
    “三过”反映出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乃至泛滥的情况,而流动性的泛滥使得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达到4.4%。由CPI数据计算,此次加息与调低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1.24%,负利率的状况仍未有任何改观。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对于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货币政策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在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越发凸显。“三过”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巨额的贸易顺差反映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结构性矛盾,即“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的矛盾。所谓“高进低出”,就是我国较高的出口额与相对较低的进口额,从而导致进出口顺差大幅增长。“高出低进”,即高价进口原材料,低价出口产品,由于我国的生产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高涨,这些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巨大,从而极易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超常增长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企业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等等。
    消费、投资、进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是以消费品的投资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90年代是以投资品投资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与投资一起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但是,从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验来看,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短腿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消费一直以来都没有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仅仅靠经济体自身或者货币政策去解决经济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当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这样才能标本兼治,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