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借债还钱,谁借谁还,这不是个问题,但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最近似乎又成了个问题。针对高校近几年在盲目扩张中出现的数千亿元债务,最近有人提出,希望发行1000亿元教育国债来缓解高校财务危机。
所谓发行教育国债,说白了,最后还是让国家财政来兜底,也就是让纳税人来买单。笔者以为,主张发行国债的人其动议也许是好的,但颇有一点不把纳税人当回事的嫌疑,况且,这个主张也实在没有什么新意。中国当前各行各业形成的债务多了,村级债务、县乡债务、卫生债务、文化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等等,要说高等教育重要,那么请问哪一个行业不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凭什么高校债务可以发行国债解决其他行业不行?更重要的是,纳税人凭什么要为高校债务买单?退一万步说,假如一定要为你买单,那么,纳税人总该问一问这些债务是如何形成的,并且要说出买单的理由吧?
关于高校债务形成的原因,听上去似乎振振有词:什么高校扩招啦,财政投入不足啦,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啦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一深究就发现,这些债务的形成几乎违背了一个基本的理财常识,借钱就要考虑好有能力偿还,可是这样的财务常识为什么竟被全国众多的高校理财者们普遍地遗忘了呢?其深层的原因是,借债人与还债人不是一个责任主体,至少在现实中这些高校负责人这样认为。笔者绝对相信,这些高校负责人在居家过自己的小日子时,绝对不会负债累累,常识告诉他们,个人举债是要偿还的;管理高校却敢于债台高筑,他们相信,政府会替他们买单的。世上最肆无忌惮的消费可能就是借钱可以让别人买单,同样道理,如果高校举债最终可以让国家买单,那么,几千亿债务的后面就可能是永远填不满的债务黑洞。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这些年一些高校一味地相互攀比,贪大求洋,并没有把财力用在真正培养人才身上,国家审计署历年查出的高校财务问题触目惊心,分析高校债务形成的原因,本质上与这些年其他行业形成的债务并没有根本区别,都是举债没有约束的结果。因此,高校要真正走出债务危机,恐怕还要从自身找原因,从建立还债机制上想办法。有人如果一定要惦记国家财政的腰包,不妨先问一问:纳税人同意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