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饮用水等。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瓶装饮用水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福建、江西、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20个省、直辖市145家企业生产的148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7.2%。其中,抽查了101种饮用纯净水、32种饮用天然矿泉水、15种饮用水。 此次抽查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及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要求,对瓶装饮用纯净水产品进行了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亚硝酸盐、铅、总砷、铜、游离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致病菌及标签等16个项目的检验;对饮用水产品进行了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亚硝酸盐、耗氧量、铅、总砷、铜、镉、余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及标签等17个项目的检验;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进行了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色度、浑浊度、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溶解性总固体、铅、汞、砷、氟化物、耗氧量、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标签等21个项目的检验。 抽查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5.7%,产品质量较好;而部分中小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1、部分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是反映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高低,表明饮用水受污染的程度。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324-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菌落总数应≤2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强制性国家标准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的菌落总数应≤50
cfu/ml,大肠菌群应≤3MPN/100ml;强制性国家标准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天然矿泉水的菌落总数为<50cfu/ml,大肠菌群为0。抽查中有部分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其中有1种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菌落总数为22000cfu/ml,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400倍;有1种饮用水产品大肠菌群为21MPN/100ml,为国家标准值的7倍。 2、少数产品电导率不合格。电导率是反映饮用纯净水去离子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饮用纯净水纯净程度的特征指标。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323-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规定,饮用纯净水的电导率应≤10μs/cm。抽查中有少数产品电导率超标,其中有1种产品电导率为24.8μs/cm。 3、个别产品亚硝酸盐超标。亚硝酸盐是反映饮用水产品质量的污染物指标之一。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324-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亚硝酸盐为≤0.002mg/L;强制性国家标准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天然矿泉水的亚硝酸盐为<0.0050mg/L。抽查中有个别产品亚硝酸盐超标,其中有1种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亚硝酸盐为0.025mg/L,为国家标准规定值的5倍。 4、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产品标识是消费者了解饮用水信息的主要途径,产品标识不规范则不能如实反映产品的全部真实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抽查中有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阳离子、阴离子的含量范围及溶解性总固体标注不规范等。
|